匆匆西安

匆匆走过西安(二)

2019-08-08  本文已影响0人  火星猫ff

西安的晚高峰时间,一样的难叫车。某度软件四家公司同时呼叫,才觅得一司机大哥开着他的四轮车来接。一路红灯不少,堵车也不少,终于蹭到饭店门口时,已七点多钟。不大的店门,门口摆着一排排的塑料板凳,一看便知是网红点。取了号,研究了会菜谱很快得以落座。招牌葫芦鸡,用一个葫芦形的木盘托底,脆啵啵虾片上的这只鸡,外酥内嫩,味道不同于过往吃过的各式炸鸡。值得一提的是配的辣椒粉蘸料,我这个不吃辣椒的人,也能来上几口,不特别辣却香气扑鼻的辣粉确实不易尝到。茴香饼做工精细,面很筋斗,只是调味料重了些,掩盖了茴香本来的鲜美。传家腊汁卤肉偏咸,已加了蒜片的醋调味可以改善一些,不惊艳,很常规。酸菜炒魔芋,加了芹菜进去,从我的口味来说,酸菜似乎不够酸。米豆腐炒山药很有意思,这米豆腐黑乎乎一片,吃起来有点像年糕。山药被切成了波纹片,乍一看像土豆片,口感也像,不似南方炒山药的滑顺感。餐厅服务特别周到,尽管客人多,年轻的经理两次来桌边询问菜品口感,主动加水拿餐巾纸,很贴心。离开时已近九点,叫号机依旧在卖力地招呼排队的顾客们。

不大的店铺门头 各种奖牌 腊汁卤肉 茴香软饼 葫芦鸡 米豆腐炒山药

从饭店晃到钟楼只几分钟的时间,相当于四车道宽的人行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知与七夕是否关联。作为大蓝鲸人,看到钟楼的一刹还是有些震撼,在热闹商业区的马路中心,钟楼就这么突然出现,光彩夺目,与周边各色品牌店比肩而立,丝毫没有不和谐感,反倒有种超越的时尚感。

西安的这座钟楼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钟楼的构造技术应用了唐宋建筑的法则,又有明代建筑技术的革新,整体呈典型明代重檐三滴水建筑艺术风格。楼分两层,下层为一重屋檐,上层有两重屋檐,四角攒顶覆盖碧色琉璃瓦。纵观整个大明王朝,西安钟楼的建筑形制、级别之高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国都大蓝鲸。皇权社会,建筑要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西安钟楼的重檐攒尖式屋顶和故宫中和殿相同,所使用描龙画凤的和玺彩绘,同样只使用于皇家建筑当中。

钟楼初建位置在西大街以北广济街口的迎样观,与南北城门正对,是城市的中心。这一位置正在唐长安城的中轴线上,也是五代、宋、元时长安城的中心。其后的二百年间,因西安城不断扩建,迎祥观的钟楼便日益显得偏离城市中心。明神宗万历十年,由巡抚御使龚懋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天西安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

钟楼旧貌(来自网络) 钟楼旧貌(来自网络) 钟楼日景(来自网络) 钟楼夜景(来自网络) 钟楼夜景 钟楼夜景

每一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都有一些隐藏着的网红书店,肩负起担当现代与历史文化的重任。书店在商场五楼,除去一般的书店陈设外,通透漂亮的玻璃螺旋梯已成为这座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打卡地了。可惜时间已晚,店员们忙着关铺打烊,只得匆匆拍两张留作纪念了。

大书店的小门头 门口展示的巨型画册 旋转梯 中心旋转梯

西安的明城墙因为没有战争的洗礼,至今保存完好。没有时间登城眺望,就在城下远瞧一番,也已发觉其特色。南京的明城墙给人的感觉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多一分秀美,与之相比,西安的明城墙感觉更宽更敦实些,这,也许就是南北差异吧!

西安明城墙 西安明城墙 西安明城墙 南京明城墙 南京明城墙

                              棒棒糖于西安

                                2019.8.7.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