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轩沙龙——今日对话社区

【2017.10.31】生活:如何解决拖延症(2)

2017-10-31  本文已影响54人  放心之语

如果我们去问任何一个知道自己有拖延毛病的人,他们一定都会说自己并不想拖延,他们也渴望有高效的学习或工作习惯,他们都希望将自己的事情做好,并不愿意拖到最后再去做。但虽然他们想要去做,却身不由己,最后总会有各种原因导致拖延。

工作拖延

这就让我们觉得很奇怪,明明想要按时做好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去做呢?好像我们的思想和意志并不能控制我们的行为一样。

推论1:因为意志力不足,所以导致了拖延

所以这就有了一个推论:拖延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是我们的意志力不足的原因,即我们想要去做的力量(自控力)不足,所以导致了我们自己的行为不受控制。

有一个典型案例,是TED上面关于“棉花糖实验与延迟享受”的,一群科学家针对4-12岁的小朋友做了一个试验,试验的步骤是这样的:

对象:四到五岁的小朋友。
条件:一间空房间,没有玩具。
步骤:给小朋友一块棉花糖,然后告诉他(她),如果在接下来的十五分钟内你不吃这一块,你就可以再得到多一块。

实验结果,只有两个。
吃了。
没吃。

棉花糖实验与延迟享受

试验发现没吃的小孩其实是比较少的,因为十五分钟对于小朋友来讲,就已经是很久很久的概念了,尤其在一个没有玩具的空房间。据说,其心理时间长度和成年人的两小时相等。而四岁以上的年纪,已经完全懂得“一个”和“两个”的区别。

而没吃的小孩,从天性中,或者从这四年多他们所受的“教育”中,懂得“延迟享受”会给他们带来的双倍的好处。这种对自己的控制以换取延迟享受,是各行各业成功人士的某种很重要的基本品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已经被临床心理学家论证过很多次。

据说,最早做的这个实验后来跟踪了十多二十年。结果是,那些没吃的小孩,无论是在学业还是后来在社会上,都站在了比较优秀的那一类人中间。而吃掉糖的小朋友,则大多表现平平。

这个试验据科学家解释,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一种自我控制力的心理品质,不过这种力量就好像是肌肉,不同人有不同的力量,而通过后天的对于意志力的锻炼,就能够提高这种力量。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拖延症现象的人并非是拖延任何事情,而往往是在某些事情上拖延而在另外一些事情上则豪不拖延。

比如有一个案例,说某位同学非常沉迷于打俄罗斯方块的游戏,所以总是拖延做作业,以至于经常作业都没有按时完成,他的这种拖延已经形成了习惯,但在打游戏这件事情上他却从不拖延,他会每天坚持打这款游戏。

俄罗斯方块

但他自己却说自己并不喜欢打这款游戏,因为他已经打了无数局,而每次都是已失败而告终,大家知道俄罗斯方块这款游戏并不会给人带来成功的快感,因为这款游戏的设计就是由于难度越来越大而最终失败。但这位同学打游戏上了瘾,虽然他自己也说并不喜欢打这款游戏,而实际上他却每天都要去打,从而严重影响了他做作业的时间,导致他经常不能按时交作业。

大家会发现,如果这位同学是因为意志力有问题,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那他在任何事情上都应该是拖延的才对,但他在打游戏这件事情上确实非常自律的,他会每天坚持打同一款游戏。

于是这就引起了第二种推论:

推论2:因为外部的其他诱惑,导致了在某些方面的拖延

这个推论与自我控制力是可以相结合的,即由于自我控制力不足,因此经不起诱惑,所以去做那些放松快乐的事情,而不想去做困难的事情。虽然上面案例中的那位同学最后也不喜欢打游戏,但两害相比取其轻,由于做作业对他来说更痛苦,所以他就选择继续去打那一款他自己也并不喜欢的游戏,从而逃避做作业的任务。

解决办法是剥夺引起他上瘾的外部物质因素,即没收他玩游戏的手机,切断他与上瘾的东西之间的联系,这样就会由于外部其他诱惑的消失,而让这位同学重新开始重视做作业。

刷朋友圈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大量这样的案例,即老师和家长没收了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其他东西,比如手机、比如课外书籍、比如玩具等等,在企业管理中也有切断外部网络,只留下内部工作局域网的办法,让员工能够集中注意力的办法。

然而这种办法只能治标却不治本,因为想拖延一件事情的借口太多了,也许你可以不去打游戏,但可以去做别的任何其他的事情,甚至仅仅告诉老师,说“我有拖延症这个病,所以我拖延做作业”。“病”本身就能够成为借口,而不需要任何其他外部东西来作为理由。

那么这就引发了第三种推论:

推论3:因为我们不喜欢要做的事情,所以会拖延。

人们发现一般人做事都是从兴趣出发,需要内部动机的驱动,做自己想要做和喜欢做的事情。所以每当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就会自然地去拖延,所以如何能够喜欢甚至热爱上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就成为了解决拖延症的灵丹妙药,各种层出不穷的什么领导力班、决策力班、教练技术等等都是在转化乃至更换人们内心中的信念,即只要我们通过意志力去喜欢某件事情,就能够做到喜欢,因此就会去做好它。

然而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朋友都知道,只有十分幼稚的大学毕业生才会说:“要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当你去问他们:什么样的工作然会让你喜欢?
他们通常会说:能够学到很多新东西,有成就感,很享受的工作,就是我所喜欢的工作。
而当你继续问:那什么样的工作能够让你学到很多新东西,有成就感,很享受呢?
他们的回答很简单:那当然是我们喜欢的工作了。。。

自己喜欢做的事

所以,不难看出这两个概念互为因果,根本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你之所以喜欢当然是由于有很多喜欢的原因,而你之所以有这些喜欢的原因,就是因为你喜欢。所以,这样的解释看似有道理,其实则毫无道理可言,然而你会发现持有这种观点的大有人在。

另外有种说法,说一件事的困难程度,决定了我们是否去愿意做他。对我们来说很困难的事情,比如做作业,去完成某项工作等,这个我们可以理解,但还有些很容易的事情我们也会拖延,比如睡觉,有很多人拖延着不睡觉,深更半夜刷手机朋友圈,一直到自己实在困的不行才会睡下。

所以这就有了第四个推论:

推论4:因为我们长期习惯了,所以难以改正

一个人因为最开始感到好奇而刷朋友圈,以至于后来形成了习惯,致使其每天睡觉前都要去刷朋友圈,严重拖延了他睡眠的时间。这种现象好像很多,也都是因为习惯所造成。

从精神分析的方式来解释,将这种现象回溯到当事人的童年,你就会发现和他的原生家庭有关,总能找到一些原因来解释这些习惯的养成,因此解决办法就是将这些问题指认出来给当事人看,促使其从过去的某种因中觉醒,从而改变他内心的某些信条。比如小时候因为父母不关心我,所以我就故意赖着不起床,以至于养成了睡懒觉的习惯,长大后睡懒觉这个恶习就严重影响我的工作和学习。诸如此类,总能找到一些理由和原因。

懒猫

上述所有分析都是针对个人的视角,如果你做了某件事,就去分析你为什么做了,如果你没有做这件事,就去分析你为什么没有做。

这种个体视角会有两个假设:
1、自我决定论:我可以控制我的行为,一旦行为出了问题,就从自我身上,比如意志力甚至灵魂深处来找原因。
2、外部决定论:是受了有别的东西的影响,向外找问题。我没有问题,是别人的问题,与别人、别的东西或疾病有关。

然而事情貌似并不这么简单。。。。。。


今日对话社区——往期话题目录


申请加入今日话题社区,微信扫描二维码:

今日对话社区招募海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