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散文原创国学与传统文化

山村的年味

2018-02-19  本文已影响422人  陈红中
山村的早晨

农历正月初一大清早,清冽地空气中迷茫着淡淡的炮香味,穿流不息的车偶尔划出脆亮的声音,扬起尘埃,刺激着晨炼与清扫的工人们,街道两边闪烁的荧光灯,大红灯笼,映照着各门店鲜红的春联,红的,黄的,黑的各种颜色,各种字体,蕴育着各种希望,仿佛在告诉人们,新年的第一天到了,给你拜年啦!虽然还有着几分的寒冷,但毕竟是春意,带的更多的是温暖是新禧!

同往年一样,我带妻携子并没有很留意县城新春的热闹气息,而是加大油门,向生我养我的山村赶路,在第一时间回到父母身边,同父母一起欢度新年,人过半百,容易感慨,记不清多少年了,从记事以来每年的春节无一改变过,都在家乡的山村里度过,虽然家乡没有留住我常年在这里生存和发展,却完整地留下了我的童年青春岁月,留下了我的乡情,留下了割不断的乡愁与记忆。

家乡是美好的,这也正应验了哪句"谁不说家乡好"的俗语,无论她如何落后,如何贫穷,也无论你离她如何遥远,有何种深浅的乡缘,你都抺不掉她在你心里的影子,她会伴你一生,在你的梦里,在你的生命里,在你的生活中,因为她早在你身上烙下故乡的印记。她毕竟生育了你,养育了你,你走到哪里都得记着,填着你的出生地与籍贯,她是你的开始,是你的根。

山村的年味

不到一个小时就回村了,远远就看见自家屋顶上冒起的炊烟了,父母早已动手为我们准备年饭了,农村人还是习惯了用柴火烧饭,一台炉子,一口锅,什么饭菜也做得出来,不象城里用电用气哪么干净讲究,就拿柴火做饭而言,虽然落后原始些,但可以说它承载了人类发展的厚重历史,从发明火,吃熟食,才是人不断的聪明起来,从另一方面讲,更是物尽其用,从不浪费的,它才是"煮豆燃豆箕"本来状态,循环利用,才是科学使用,要说年味嘛,我想第一年味要算现在农村的烟火了。

我们常说不懂生活,不懂人情世故的人是"不识人间烟火",可见烟火包涵的意义之大。在我的心中,有一幅美丽的画卷,哪就清晨家家户户炊烟升起,袅袅炊烟在村庄上空汇聚成一片,如云似雾,在山谷里随风飘荡,村中鸡犬相闻,人声相杂,在晨阳的照射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新的一天的开始,总是如此循环往复,小时候,我也常常在村对面的的山岗上,尽情的欣赏这美丽的山庄,而留恋忘返。

山村的年味

在农村以前,谁家不通烟火了,就说明有情况了,主要指的是没粮了,吃饭成了问题,温饱成问题,直到今天,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入农村访贫问暖,到了谁家,也是掀起锅盖看一看吃的啥,想一想,如果哪一家,就连火也没生,锅里怎么可能有食物,家里怎么可能暖和呀!

拾柴做饭是一种原始而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人类发展渠到自成的自然壮态。在农村,很多人知道什么柴耐烧耐用,甚至于看到你家冒的什么烟,就能猜出烧的什么柴火了,用柴做饭这种原始的壮态里折射着很多大学问,我知道的用烟火防霜冻,用烟火薰蚊虫等等,烟灰也没有浪费,收集起来做肥料,这是最早的钾化肥了吧!其实,在农村仔细看看,就会知道这种简单朴素的生存方式,是对大自然的有效保护和利用,农村人会把吃的,穿的,用的等等化为肥料,还给大自然,还给自然营养,再让自然为人类生产粮食与生活用品,这种循环的生活方式,在城市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物质的丰富后浪费变的习以为常了,可能大多人只知道正月放烟火的绚丽多彩,而不知道烟火基本,才是支撑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城里禁放烟火炮竹,农村尚无禁止,但其自身的烟火一样的绚丽,一样的多姿,一样的自然喜庆有年味吧!

未完待续

正月初一放牧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