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让孩子上早教班?你考虑过这个问题没

2018-12-13  本文已影响0人  04ac789d9cde

现在,上早教班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

不过家长们对于早教班的评价却不尽相同,有些家长说孩子去了早教班以后,学会了不少知识;而有些家长则表示,早教班的教学效果在孩子身上并没有得到什么体现。

正是因为这样,不少持着观望态度的家长们就拿不定主意了,到底要不要送孩子上早教班呢?虽然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如果没有效果,那高昂的费用岂不就白花了?

各位别急,今天,英国天线宝宝早教育儿师就来和各位宝妈宝爸分享讨论下这个话题。

首先,咱们先来了解一下早教的目的是什么。

早教机构最早出现于西方,西方人最初建立早教机构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游戏增加孩子与父母以及其他同龄小朋友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二是开发孩子的潜力,使孩子的身体、情感、智力等等获得一定的提升。

其实直到现在,这也应该是我们给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核心目标。

可是,在我国,随着早教的普及以及我们固有的文化体系,家长送孩子上早教的目的已经带有明显的功利性。

有的家长把早教班当做是孩子上学前的一个必经步骤,相比于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他们更在乎孩子的具体学习成果;而且在早教班的选择上,他们也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不是真正考虑孩子的兴趣。

比如,一些家长觉得孩子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对未来发展有好处,于是就自作主张地给孩子报了一个锻炼英语口语的早教班。可事实上,如果孩子不感兴趣,或者是家庭本身没有英语环境,孩子上这样的英语早教班,对于他以后英语的学习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有的家长让孩子上早教班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身边亲戚朋友家的孩子都上早教班,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去,就会觉得对孩子是一种亏欠。

还有一些家长对早教的目的知之甚少,就会机械地认为,只要孩子进了早教班的教室,不管表现得怎么样,任务就算完成了。可实际上,进教室并不等于达到了早教的目的,如果家长对早教的目的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很好地配合老师,都会影响孩子上早教班的效果。

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第一次去上早教课,因为恐惧而拒绝进去,于是家长就陪着一起进去,第二次孩子依然哭闹,家长又陪同,三番五次后,孩子哭闹的情况还是没有好转,这让家长很疑惑,其实,孩子本身不接受是一方面,更重要是家长的做法,并没有达到帮助孩子适应环境的目的。

家长必须要清楚的是,早教提供的是一个社交学习和兴趣培养的环境,不是教孩子算术、唐诗的地方,而且家长们所在意的智力方面的提升,并不仅仅表现在孩子能计算出百以内的加减法,或者是能背多少首唐诗。

要知道,孩子是否聪明,需要从很多个方面去考虑,比如说运动能力、待人的能力和言语的能力等等。

其中,运动的能力是指孩子的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发育;

待人的能力指的是能很好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孩子对待其他人,尤其是对待陌生人的态度,是否与家人有明显的不同;

言语能力指的是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理解他人的能力,比如说当孩子想要某件东西的时候,他能不能把所知道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

早教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可以更好地锻炼孩子这几方面的能力,特别是是待人的能力和言语的能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

孩子在早教班中,能够接触到很多同龄的孩子,他们之间可以很容易地开展对话或互动,孩子能够在短时间内融入到这个环境中去,最后达到锻炼社交能力的目的。

其实说到这里,大家心中应该已经对 “要不要送孩子上早教课”这个问题有了答案。那就是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满足下面这些要求,自然就不用去早教了,也就是:

Ø 孩子每天都出去玩吗?

Ø 你会让孩子接触一些除家人之外的人吗?

Ø 孩子可以和他人愉快地交流或互动吗?

Ø 你家能不能为孩子多变的兴趣提供一定的道具支持?

如果能做到这些,自然孩子也就不需要去早教班了。

但是如果你不能够保证,那么孩子就有去上早教班的必要。

早教老师会用孩子喜欢,并容易接受的方式,激发他的潜力,发展社交能力,而孩子社交能力的提高,也会对他的情商发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家要知道,很多时候,情商和智商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

所以说,在孩子需不需要上早教班这个问题上,家长首先要正确地理解早教的目的,其次再根据自己家庭以及孩子的生长发育的情况,去判断孩子有没有必要上早教班,这才是对待早教的正确态度,千万不要将早教与知识进行捆绑,否则非但达不到早教的目的,还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