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撑不下去时,来点安慰就够了
生活,从来没有容易二字。俗话说“祸不单行”,当生活中的不如意接二连三地发生在我们身上时,内心犹如热锅上的蚂蚁,随时处在崩溃的边缘。
此时,一句暖心的慰问,一次默默的陪伴,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许都是一根救命的稻草,给崩溃的人带来希望。
安慰如一片止痛剂,每一颗受伤的心灵都渴望得到安慰的治疗。
当你撑不下去时,来点安慰就够了
1
遇事少些指责 对人多些安慰
《大学》上说:“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就是说一个有修养的人是先自己做到什么,再去要求别人做到什么。自己能坚持不做什么,再去要求别人也不做什么。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宽恕别人,体谅别人,那么他也不能够说服别人,得到他人的理解。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都有制造麻烦的时候。
所以,当看到别人的错误时,我们不要一味地想去指责。想想自己是不是也会犯同样的错误,换位思考去体谅对方的处境,这样的沟通才能相互理解。
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
一位母亲去美国看望她在常青藤读博士的女儿,不知为何就开始指责起来。
这位母亲是位老艺术家,追求完美的她自然对自己这个独生女儿特别严苛。面对母亲的指责,女儿说:“我是不是永远都没办法让你满意?”
“你觉得你自己做得很好吗?”正在气头上的母亲回答道。于是这句话成为压倒女儿的最后一根稻草,她翻身跳下阳台,再也没醒过来。
从女博士的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出,一颗接近崩溃的心灵是非常脆弱的,此时再来一点小小的指责和打击都可能把她压死。
其实,所谓的低谷也就是负面情绪在心里积压的时候,此时最需要的是疏导情绪。
不让负面情绪吞没了一个人的理智,从而做出极端的行为。
而安慰,无疑是疏导情绪最有效的一个方法,如果还继续指责,只会火上浇油。
2
安慰的最好方法,是换位思考
当亲人朋友向我们倾述他的烦恼忧伤时,我们都想安慰对方,帮助亲友走出困境。
但是,如果不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体会倾诉者的情感,只是拿着自己的想法去劝说别人,那么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有一对夫妻,工作都非常繁忙,经常加班到很晚才能回家。
一天,妻子又加班到很晚,而且白天因为工作上的差错被老板训斥了一顿。所以回到家时心情非常不好,想找丈夫好好倾述一下。
可是丈夫才听了妻子说几句,就接过话来说:“你那算什么,我这份工作比你的困难多了……”
本来她是想在丈夫这里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可没想到丈夫听了之后却开始“比惨”,把自己不愉快的经历向她抱怨一番。
她听过丈夫的吐槽,更加来气,情绪非但没得到发泄,还被当成垃圾桶装了情绪垃圾,不由火冒三丈,摔门而去。
像这样“越帮越忙”的安慰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
本来倾诉者只是想找个能倾听的人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结果听的人反而滔滔不绝地讲起来,让本该发泄的人无话可说。
所以,一个情商高的人,在安慰别人的时候都懂得倾听,懂得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
不要试着用自己的想法去纠正苦恼的人,这样只会让对方产生更多的抵触。
只有和对方进入同样的情绪之中,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才能给予其真正的帮助。
3
自我安慰是走出苦恼的最好方法
人生这条路,有时候必须一个人走,没有谁能一直陪伴在你的身边,安慰你,呵护你。
所以,当自己处于情绪崩溃的边缘时,与其期待别人的解救,不如自我安慰。
毕竟,别人虽能帮得了一时,但帮不了一世,真要走出心灵的低谷,最后靠的还是自己。
《菜根谭》上说:“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保持一颗豁达的心,看淡得失,学会在生活当中以苦为乐,那么无论受到怎样的创伤,我们都能够自我安慰,自我解脱。
苏轼的一生,潇洒豁达。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受到怎样的折磨,他都淡然处之,随遇而安,丝毫不改他乐观的天性。
“乌台诗案”之后,苏轼被流放到黄州,在荒无人烟的小山坡上,他换上了农民的衣服,在田地里自得其乐。
后来,苏轼被流放到更加偏僻的惠州,远离家乡,漂泊无定。要是其他人或许早就满腹牢骚了。
可苏轼在惠州却尽情享受着当地的物产人情,不禁写诗赞美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生活也永远击不倒他。就算面对再多的不如意,他们也能够用自己豁达之心去积极化解,风雨之后,依然又见彩虹!
能够安慰别人,就能点燃他人的希望。
懂得安慰自己,必能战胜所有的苦难。
安慰,让自己的内心充满阳光,让生活的烦恼烟消云散。
世上不是处处都充满美好,但也没那么糟糕!前进的路上,请记得带上安慰这剂最好的疗伤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