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寻找——兰溪初印象
2020-12-04 本文已影响0人
陈水河
曾有前辈作家把中洲背渔火比作繁星、流萤、火焰,让后人得以领略当年的景观和情趣,不怕你笑话,我也曾写过,但也只是在简书上发一发,不敢在兰溪作家群里交流。今儿个早上,我对中洲倒有新的认识。——题记
每到4~7月汛期,中洲背(公园)都会在洪水中洗澡一次,有的年份还会增加一次,市民会站在两岸为它忧虑甚至叹息,认为它不该这样子去做,这不仅断送了洲上好端端的动植物,还给世人带去兰溪经常遭受洪灾祸害的印象。而各级电视台也喜欢把镜头对着它拍,甚至使用特写手法加以呈现。因为这样拍更能体现洪水滔滔的场景。
但我今天告诉你,大家都犯错了。因为中洲之所以中洲,就是一次次洪水给了它成长的机会,如果没有洪水,它就不会出落得如此窈窕,如此美丽。等到有一天,它突然长高了,且高出岸边,也许就不用再在洪水中洗澡了,但它的名字也要改了,不再是兰江鲤的背脊,而是山之形象了。
这让我联想到另一个问题,也就是老城。老城最初是一个渔村,估计没人会反对。但我不知曾生活在江上的渔民为何把渔村建在高出兰江日常水平面三十米左右山岭上的原因。是原居民有着“一步登天”的智慧?我不否认,但我想告诉的是,在兰城原居民的某一代人中一定经历了一次可怕的无法形容的洪水,真正的特大洪水,不然,渔民的大屋小舍不想也不会爬到如此高的地方栖息。也许会有文史专家说,因为居民身份曾经有城市与乡村之别,如果兰江渔业大队是乡村的话,那就有可能是被迫才挤到了老城社区的最高端。但愿是如此。
今天早上的文字与“洪水”有关,因为我居住在三江之汇的兰城,也就不那么忌讳了。简友,你如果有这方面忌讳,可以不看。
陈水河写于2020.12.4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