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如何有效阅读》(藤原和博著)

2019-06-18  本文已影响0人  鱼泡泡201436

相同的一本书,别人两三个小时就能读完,我差不多得两天,很羡慕别人的阅读速度,但我一直没有想过改变,直到有一天后知后觉,如果我的单位阅读量少,那全年的阅读量一定是不达标的,于是痛定思痛,到西西弗找到了这本畅销书,它也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我平时不会刻意读书,没有持续阅读的习惯,这本书让我发现了阅读的乐趣,也让我试图改变自己的阅读习惯,是一本可以二刷的好书。

深度思考了阅读时间长的原因是一个固有思维在作祟,总认为读的时间越长,读的越仔细,就越不会漏掉书中的内容,对内容吸收的越好,其实可能只用一天的时间这本书就在脑中消失了。单次阅读时长和阅读质量没有必然联系,重点在于复读和改变错误的阅读习惯。一本工具书20到30分钟就可以完成,读一本书没必要那么长时间,当然这是作者的阅读速度,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之前的阅读习惯不断改进。推荐一个好的方法,记录阅读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量化每本书的实际阅读时长、平均时长,你会发现自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慢,这样也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保证阅读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阅读速度。

明确自己的阅读时长后,就可以确立一个读书目标了,一年读100本书,第二年读150本……把每年的阅读量平均到每周每天,你会发现一年100本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时间就像海绵,为了达到目标,挤挤总是有的。当然,这100本书,也并不是每本都要精读,3成精读,5成大致浏览,2成翻看,这是作者读完3000本书的统计结果,我还没有按照新的阅读习惯读完100本书,但1个月8到9本是可以完成的。

接下来就该选书了,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作者,找自己爱好相关的书籍,如果这些都没有,可以选择豆瓣或者电商的榜单、畅销书,身边朋友、媒体推荐的书籍。最近特别惊喜地意识到实体书店也是搜罗好书的地方,越来越多的APP个性化推荐功能过于精准,每次都会根据浏览记录推荐相同类型的书,实体店可以不受推荐策略的影响,随便逛逛,翻阅任何无论是包装还是标题吸引你的书,让自己接纳更广泛的题材,整个人更加包容,也会变得更有趣。而且实体书总是给人真实感、质感,让你觉得读书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你需要对每一本捧在手中的书负责,它和你之后会产生千丝万缕的关联,很奇妙的感觉。

在这个繁杂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被打上标签,有趣、无聊、高情商、低情商、灵活、迟钝、专一、全能......被认为无聊的人大部分是因为说不出什么新鲜有意思的事情,讲述其实已经是相对靠后的一个步骤了,问题很有可能出现在源头。有趣的人一般通过阅读吸纳大量的关联知识,然后用这些内容和他人沟通交流,再倾听他人新鲜的观点,与他人讨论,再集合多方角度思考,补充自己缺失的观点,得出一个与自身世界观相同、属于自己的观点,根据面对的受众不同,选择他们容易接受这些观点的方式,借用引用、比喻、换位思考、逻辑论证等方法,再加上一些根据听众反应做出的临场互动,以达到信息共通,给别人留下积极的印象,更多的人愿意和他们交流,知识涉猎越来越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也是为什么阅读很重要的原因。

有效交流的场景推荐兴趣社团,相同的爱好会让陌生人迅速破冰,和陌生人的交流也不会带给我们太大的压力,同时兴趣社团会增大我们与世界的接触面积,为我们创造更多的机会,整个过程有点类似“复利”,不断扩充我们的知识财富。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了。学以致用,就是这个道理。

    从阅读到讲述的过程并没有那么容易,需要不断的训练,为了避免我们受到过大的打击以至于无法尝试,在讲述前在笔记本记录自我思考的全过程,这无关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反复删改,在初始阶段,可以只写几个字,想到什么写什么,当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输出也会越来越多,记住,写就比不写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有限,除了演员,我想我们很难有机会体验不同的生活,读书是个不错的选择,看看别人眼中的世界,一本书就是一个人生旅途的精华,多读几本书,就好像可以体会别人的生活,收获他们的人生智慧,想想还是挺值的一件事。所谓旅行,就是亲自下场感受大千世界,让世界更鲜活,看看这个世界和别人说的有什么不同,想想都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读完这本书,快去丰富你的阅历去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