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感觉不快乐,不妨读读苏东坡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各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苏诗奇绝,第一个特点是疏狂豪放,“大江东去”,“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文字里都充满了汪洋恣肆、气象万千的意象。“苏东坡如屈注天潢,倒连沧海,变眩百怪,终归雄浑。”也堪称知苏轼之言。然而这只是苏诗的风格之一,这就不能不说到与之相反的第二点。
第二点,清丽婉约。狂放之余,苏轼还有很多柔情万种、清新婉约的诗作,如同他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一样,能令人读到为之咨嗟饮泣的诗作不在少数。比如本书所选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潆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个西湖和西施点染得出神入化,令人很难抉择究竟是西湖更美还是西施更美。一首小诗能达到如此境界,没有丰富的情感,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概括力,是绝不可能做到的。似此奇绝者在苏诗中比比皆是,宋人杨万里曾拿他的《海棠》诗与白居易的《女道士诗》作比:“白乐天《女道士诗》云:‘姑山半峰雪,瑶水一枝莲。’此以花比美妇人也。东坡《海棠》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此以美妇人比花也。”(《诚斋诗话》)如果说白居易的诗很妙,那么苏轼的诗则可谓“很绝”,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白居易诗再妙,毕竟还在窠白之内,苏轼的诗却一反常情,脱出窠白之外,不但显出清丽有余,还给人留下了审美角度可以变幻的另类启发。
三、理趣神趣。苏轼的思想总会显得与众不同,这也是一般人很难模仿和学习的,所以他很多诗作中充满理趣和神趣,充满哲理和意趣。这类诗如同瑚琏彩贝,点缀在他灿如星斗的诗作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那首《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中妙处,这里无须多说,读者自可品咂。宋人阮阅《诗话总龟》卷二载:“东坡尝与人书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云:‘蓝田白石出,玉关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东坡诗,非摩诘也。”意思是说苏轼写诗很注意诗情画意。
四、含蓄隽永。宋人姜夔《白石道人诗说》称:“语贵含蓄。东坡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诗所以称为诗,就在于它的含蓄隽永,意味无穷。如果一首诗读罢令人没有产生遐想,就不能称之为好诗了。苏轼写诗,每一首都力求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也是他的很多诗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根本所在。比如《荔枝叹》,名为咏史,实则咏史只是诗的铺垫,他真正的用意才却在于警醒后来的帝王切不可喜爱奇巧炫惑之物,忘记了民为根本的大计。
他性格中所蕴含的中国人的理想人格,为一代代国人提供了最深的抚慰,与最透彻的启发。他性格中温暖的底色是如此动人,穿透千年,抚慰着今人的创口。更让无数失意愁苦之人,不断从中汲取迎面生活的气力。
苏轼的价值更在于,他向我们证实了人生最重要的一项底层能力——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让自己快乐。
读懂苏东坡,是终身快乐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