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终身成长》读后感(第七章)

2022-05-29  本文已影响0人  信祺

第七章 父母、老师与教练:思维模式的传播

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教练,都不会刻意做对孩子、学生和队员们不利的事情,也许使用的方法欠妥,但发心一定是好的。既然发心是好的,那么采取什么方法就是至关重要的了。如何让孩子、学生和队员们接收到为他们好的发心,而且能帮助他们怎样走向目标、达成心愿呢?作者在本章节用详细案例,对两种思维模式者采用的方法,做了充分的解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从蹒跚学步起,就具备从父母的语言、神态和动作中解读信息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的敏感度,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降低。父母或者老师自认为对孩子有帮助的评价、训诫以及激励,经常会传递错误的信息。

无论是面对孩子的成功还是失败,都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对于成功的表扬,着眼点也不要在孩子的头脑和天赋上,要放在他们努力的过程中,夸奖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学习、坚持不懈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达到的成就。

对于失败的安慰,也一定是诚实而有建设性的。所谓建设性的,也就是具有指导意义的,比如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并找出提高和改进的方法。

优秀教师相信人的智力和才能是可以成长和发展的,他们也都对学习的过程非常感兴趣。他们坚信天才和后进生都能取得成功。

优秀教师会给所有学生设立高标准,而不是只给那些相对优秀的学生。这种做法会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关注和关怀。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父母和老师,面对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做一件别人都会做的事尝试着安慰学生,告诉他们不会做也没什么问题。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父母和老师,会告诉学生们真相,之后教给他们缩小这个差距的方法。

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用书中案例和方法对比着自己到底属于哪种思维模式,一会儿会觉得自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一会儿又觉得自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幸亏作者在本章节解析了判断的方法: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核心是:相信人们的能力是可以发展的。

成长型思维模式不是开放型思维模式;拥有灵活性和开放的思维,与专注于个人能力的发展,是两件不同的事。

成长型思维模式不是只关乎努力,特别是去夸奖别人的努力。要对孩子付出的努力——努力本身、采取的策略、集中的精力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进行夸奖。这样一来,孩子们会明白他们努力的过程可以带给他们成长和知识,而知识并不是神奇地凭借他们天生的能力获得的。

成长型思维模式不等同于告诉孩子他们可以做任何事。不要只简单地告诉孩子们“你可以做任何事”这么一句空洞的安慰,而是帮助他们获取技能和资源,通过努力达到他们的目标。

原来,每个人真的都会同时具备固定型和成长型两种思维模式。而且成长型思维模式是可以传授给别人的,也就是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学习具备的。

我们在生活中,不能沉迷于自己的想象。要勇于面对现实,正确剖析自己存在的问题,通过刻意练习来调整、改变。

错觉并不能作为事情的答案。

(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