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学术】已毕业博士,详谈英文论文写作心得
最近刚刚博士毕业,苦逼了4年也算是熬到头了。终于不用写paper了(此处应该有掌声)!发个回馈社会的帖子,说一下我对金属方向英文论文写作的一些理解,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本人背景及前言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电镜表征
●大老板是Stephen Pennycook的弟子,二老板是美国工程院院士
●发表论文(博士期间):3篇ACTA Materialia, 4篇Microscopy and Microanalysis, 1篇ACSNano, 1篇Chemistry of Materials, 1篇ultramicroscopy(封面)
●Reviewer: Acta Materialia,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我的大老板是一个德国人,对论文的书面写作有的近乎偏执的要求。严格到连组里的美国人都受不了,经常会产生类似于是nano-particle还是nanoparticle这样因为一个“-”而出现的争论。我最近两年一直在为杂志做reviewer也审了很多paper。
再加上前些天刚刚跟MSEA的几个reviewer碰面吃饭,大家讨论了一些paper review的事情。趁着我还能记得住,跟大家唠一唠。基本上我这里是想说一下,我作为reviewer的时候看到的一些国内的朋友们发论文是常出现的问题,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篇文章不会手把手的教你写论文,只是写一些常见问题,如果你的文论写好了,不妨对照一下看看会不会存在同样问题。而且我的经验也仅限于金属材料,别的材料范畴我确实不懂也不敢胡乱说。
重要的事要先说:论文最核心的问题是“印象”!!实话实说咱们大部分是不是发到nature,science这个级别的刊物上。那么MSEA 跟Acta Materilia的论文的key findings差别又会有多大 ?请注意我这里说的不是得出的数据的质量,这里的key findings我说的是文章的核心结论。我下面会反复提到这个问题,如何给reviewer一个好印象,其实都是细节!
Introduction
1、 Introduction的文献,我见过整个introduction只引用了7篇。
那么问题来了,7篇文献的paper就是坏paper? 当然不是,但是这个真的会让reviewer感觉不好… 肯定不会因为这个reject paper,但是看你余下paper的心态会变,会喜欢挑刺。
2、我见过introduction里面写了一个很详细的literature review,详细到我看了都感动。
但是你要知道literature review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突出你做这个东西牛B,别人都不知道,都不会!这个才是重点,有些paper把别人做的东西一通review,结果到了最后写自己work这里一笔带过。
或者是写了自己的work,但是让reviewer感觉到跟前面的review没有毛联系,这样也很常见。对于这种事情我给一个建议,paper写完了拿给你的女朋友,或者好朋友读一下。如果看他们看完了intro,慢慢地抬起头向你投来崇敬的目光。那么恭喜你,intro写成功了!
3、还有就是literature review不需要写的太广,需要的是深度。
比如果说你是做6061铝合金的,你就只写6061不要写别的5XXX。别的5XXX都是臭氧层子,写了只会让reviewer觉得你在凑字数。如果说全世界我是第一个做6061的,没法写literature review怎么办,你就使劲强调这个事情。在intro里不把这个事情说3次你就输了。
我经常看完intro最大的问题是,面上看所有东西都规规矩矩的没问题。但是我就是不知道作者这个paper牛B在哪里,凭什么要让这个paper发表。所以老铁们,该吹得时候要吹啊!!而且不是只吹1次。你要反复的强调我这个东西牛B,因为XXXXX。潜移默化的让reviewer接受你paper很重要,很牛B这个事实!悄悄地建立好印象!!!
4、多用数字,不要宽泛的描述。
这个问题别的reviewer也跟我提到过。经常见到author说我的做的材料更好,因为它比B材料有higher strength。请注意你是在写科研论文,请用数字说话!higher,lower,better, weaker, stronger这种词是给文科生用的。如果你是说higher strength请加上具体的强度数值用来比较两种材料。
还有一种类似的情况A has some superior properties compare to B. 啥properties啊?你不说我咋知道?是强度吗?是硬度吗?这种就是我所说的会给reviewer留下不好的印象,印象不好paper就容易悲剧。能怪reviewer不客观,带着有色眼镜看人?想想我们自己对别人印象不好的时候会怎么样吧,这个怪不得别人。
5、如何引用自己的论文
这个事情是前几天一个美国的reviewer跟我抱怨的。一位中国同胞在intro提及了自己之前的论文取得的成果,然后说目前这个paper是基于之前的study基础上展开的。但是他引用自己的都是中文论文,reviewer下载下来一看除了abstract是英文其余全是中文… 兄弟啊,你去找一篇韩国论文下来看看感受一下reviewer当时的心情……
中文论文可以引,但是前提是:第一,你要把你论文成果写的详细点,这样reviewer就不会需要原文了。reviewer也是人,也是拖家带口每天一堆p事,你把该说的都说了,他才懒的仔细看你引文呢。第二,别引太多,你一下引3-4篇之前发在中文杂志上paper,reviewer只会认为你这个工作的质量低对你产生偏见。
我这里不是跪舔外国爹,大家有质量好的论文也都是先想着发英文杂志吧?我知道中文杂志也有好文章,但是就总体质量来看英文的论文更高一点这个没有异议吧!
Experimental procedure
这里才是我们中国同胞最容易死的地方,实验步骤写的简单的不行。还是那句话,reviewer不会因为你这些写的不够详细就拒稿。只会让你添加info,所以别人可以repeat你的实验。但是还是那个问题,你intro写的就一堆毛病,然后experimental又简单的不行。
reviewer真的会烦死,如果paper是介于大改和reject之间,我必须reject这个paper. 人之常情,我也这么干过。作为作者你有一点脾气吗?下面我就说点我审稿时候常见的问题,都是基于金属材料。
1、 材料的制造商,比如铝锭或者铝粉
有些人就写我这个用的6061铝。遇到这种情我都会让作者提供铝粉的制造商信息到Experimental procedure, 不然你怎么让我重复你的实验?你真以为A家跟B家的6061是100%的一样?
2、 Anneal只给temp
你是炉子到温度才把样品放进去的?还是样品随炉子一起升温的?如果是后者你炉子的升温速率是多少?Anneal时候的气氛是什么?然后精彩的地方来了,这一位acta 的reviewer亲口跟我说的事情 “你前面写的都挺好,我看paper的data也都好就没什么。
你前面写的乱七八糟,一个intro我看了一上午才看明白。我就会问你:你anneal时候的压力是什么?你anneal炉子的尺寸是多少,你材料的尺寸是多少?如果你是个大炉子你如何保证你炉子内部的问题是uniform的?”这种问题不是大问题,就是让你难受一下。而且人家reviewer问的一点毛病也没有。
这样的问题累计多了,reviewer就可以reject你的paper。直接跟editor说这个paper需要too much work不如直接reject。所以我再次强调一片,论文发表于否不在于你数据是不是漂亮,在于你是不是把这些细节做好了。不要觉得你的数据好,杂志社就有义务让论文发表。
3、TEM SEM表征
因为我是专门做TEM的所以这里很挑剔。大部分editor没我这么多毛病,但是我想说的是你如果intro写的特别好,材料制备也写得特别好这里我可能就放过去了。你前面给我了一个hardtime我这里就会挑剔些。我建议大家这样去想那些reviewer:他们都是普通人,加上科学家都是偏执狂,小心眼!
好了言归正传,如果是普通的paper只是用tem或者sem照了几张,我会要求提供TEM/SEM的型号,acceleration voltage, 用的什么detector (sem的话就是BSE,SE;STEM如果是HAADF我会问convergence angle)。
你们可能觉得我严格,但是这样问一点没毛病。对Experimental procedure 要求就是依据你提供的信息别人可以重复你的实验。没有这些参数你怎么重复? 如果是一篇专门做tem材料表征的文章,我还会问的更细一些,当然那都是后话。
4、Tensile test现在大家都知道把机台的型号写上去了,但是很多人不写strain rate这是神马鬼?
5、 多用数字,不要宽泛的描述,跟intro那里提到的一样。Samples were anneal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那么请把temp列出来,你要是有10个不一样的温度不list没问题,有的author就anneal了3个temp我就不懂了你有啥不能list的… 这条同样适用于test at different strain rate等。
6、最后再说一遍,experiments写完了拿给别的组的人看一看
问他们你看完这个能重复我的实验么?如果不能我需要加哪些信息?这个给自己组的人看毛用,因为太熟悉了,可能他不看你paper都不知道怎么重复你的实验。我在开会的时候因为这个是当场努怼过老外,人家就半开玩笑的说我觉得中国人写的paper experiments都特别短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实验结果别人不可能重复出来,所以不提供详细的experimental procedure 让别人有机会抓到把柄。
其实有不少外国人是这么想的,像这个SB一样直接说出来的不多罢了。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个reviewer有这种想法,然后你experimental procedure正好写得很短,你觉得你paper能过么?
怎么提升experimental的逼格
其实很简单,分小节。 用我最近的一篇文章给大家举个例子。
1、Materials synthesis
我们组不做材料制备,但是我依然将80%的实验细节都列出来了。什么样是80%呢?我举个例子材料的退火处理,80%意味我会吧退火温度,时间,气氛,压力全部列出来。剩下20%大概就是炉子用的什么型号的,炉子的升温速率。80%的程度就是读者看了文章以后有100%的信心重复你的实验。但是直到他们开始动手做了才发现其实还是差一点信息不知道,这就是80%!
为什么只列80%不列100%?首先,这样我可以提到材料是合作人提供的,这样算是acknowledge我的合作者避免贪功的嫌疑。第二,这样剩下那20%的地方我可以引用合作人的文章,跟读者说你们想知道剩下的细节请去看xxx文章。这样跟合作者提高来引用。
2、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这里主要是用tem,stem,sem对微观结构进行表征。我是做电镜的,所以我要提供100%的细节。这里我说一下哪些东西是大家容易忽视的。给大家看一下我的文章。
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different phases and their interfaces was investigat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using either a JEOL JEM-2500SE instrument (JEOL Ltd,Tokyo, Japan) a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UCD), or a FEI monochromated F20 UT Tecnai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FEI Company, Hillsboro, OR) at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Electron Microscopy (NCEM).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TEM) was carried out with a Titan G2 80-200 instrument
(FEI Company, Hillsboro, OR) equipped with ChemiSTEM technology and a Fischione high angle annular dark field (HAADF) detector (Fischione, Export, PA) at the FEI Nanoport (Hillsboro, OR). All microscopes were operated at 200 kV.
首先,你看我把所有电镜的型号都列出来了,这叫什么?这就叫professorional,让editor感觉到你是一个内行。这样他质疑你的tem图片的时候就要想一想了,看起来这个作者比我懂tem是不是我理解错了呢?
其次,电镜的voltage,我实话实说我review paper看到别人提这个,我都会觉得作者很认真,很欣赏。大家不信去找找日本人的paper,你看看日本人是不是都列voltage。这就是印象分!
Electron-transparent TEM samples were prepared with either a FEI Versa 3D focused ion beam (FIB) at the FEI Nanoport, or a FEI Scios FIB at UCD. The starting voltage was 30 kV for trenching and initial thinning. The accelerating voltage of the ion beam was then reduced to 5 kV when sample thickness reached approximately 400 nm.
Final thinning was performed at 2 kV when the TEM lamellae became electron-transparent. After final thinning, an ion beam energy of 0.5 kV was used to remove most of the remaining amorphous damage layers from the sample surfaces. The final thickness of the TEM samples was approximately 60 nm.
接着看,大部分人对tem或者sem的样品制备一带而过。你不说清楚别人怎么重复你的实验。举个例子100nm跟60nm的tem样品,很多时候60nm样品上能看到的东西,换成100nm或者更厚的样品你就是看不到。很多时候,大家的样品可能不是自己做的,但是你可以问做样的人啊。文章是你自己的,文章能到什么质量就看作者多用心。
3、Chemical composition characterization
这一段主要是进行材料成分的表征,edx, eels。很多时候大家会把这个跟前面的放在一起写。我所有的paper都会分开写,因为这样更有逻辑性。reviewer看起来舒服,比如他很懂tem他就不需要看2.2了。还是那句话review也是人,一天一堆屁事要忙。你给他行方便,他高兴了就会少挑刺。
Elemental distribution maps were acquired using an FEI Super-X windowless EDXS detector (FEI Company, Hillsboro, OR) installed on the Titan G2 80-200 instrument described above. Quantitative EDXS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standardless technique for which Cliff–Lorimer coefficients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ionization cross-sections and the specific detector geometries [27].
EELS line scans and energy-loss near-edge fine structures (ELNES) were recorded with a Gatan Tridiem parallel electron energy loss spectrometer attached to the aberration corrected JEOL JEM 2100F/Cs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t UCD, and the monochromated Tecnai F20 UT instrument at NCEM.
The monochromator was set in ‘‘unfiltered mode’’, which resulted in an energy resolution of approximately 0.5 eV as measured by the full-width at half maximum of the zero-loss peak.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HREM Research Inc, Japan) was used to reduce random noise from as-acquired EELS data using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Acquired spectrum images were decomposed into eigenspectra with assigned eigenvalues. EELS spectra were subsequently reconstructed by using only statistically relevant principal constituents [28,29].
再来看,所有有表征用的电镜型号,detector的型号都有记录。这就是100%的信息,提供一切细节让reviewer或者读者可以100%一丝不差的重复你的实验。提供一个细节,数据处理软件“ EELS spectra were subsequently reconstructed by using only statistically relevant principal constituents[28,29].” 这就叫高级的写法,我不提软件的名字我放在引用里了,但是我告诉你我用软件处理了,更重要的事我简要的表述了软件的工作原理!这就是技巧,告诉reviewer我很懂软件原理不要quuestion我的数据!
好了,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上述例子出自我的文章"Metal/ceramic interface structures and segregation behavior in aluminum-based composites." Acta Materialia 95 (2015): 254-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