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爱上冰冷的AI?
刚刚跟人工智能6D+下完一盘棋,输了19子,可以说是中盘大败。
又跟5D下了一盘,输了6.5子,输的也不少。
屡败屡战,屡战屡败。这是我跟AI对决的宿命,也是人类跟他对决的宿命。李世石、柯洁这些世界围棋顶尖的九段,都是同样的宿命。
AlphaGo横空出世的时候,身后就有1000台大型计算机所提供的数据,在跟李世石九段对弈。
AlphaGo以4:1胜出,输掉的一盘是因为程序出了bug,或者是电路有了问题。
后来就只有职业高手被人工智能让两子才能战胜它的结局。
我怎么爱上冰冷的AI?“深奥幽玄”是日本棋院墙上的四个大字。
但凡跟“道”沾点边的事情都是深奥的,都是难以领悟的,玄之又玄。
当整个围棋界都沉浸在对其道的沉思冥想中的时候,AlphaGo给了我们一记猝不及防的耳光。
于是聂卫平棋圣第一个醒过来,把对方叫“阿老师”,并且让所有的职业棋手都向它鞠躬。
因为此前所有的人类棋手都非常傲慢,没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有朝一日会打败我们,最起码不会在2017年就五雷轰顶似的来了。
此后人们就出现了一道分水岭:很多人对人工智能崇拜得五体投地,顶礼膜拜。
就像从前,人们出门就要翻一翻黄历、论一论阴阳,现在人们几乎下每一步棋都要请教人工智能,看看胜率如何,请AI支招。
一场围棋比赛解说,如果没有胜率分析,讲解人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所有的职业高手几乎都在用人工智能自我训练、自我提高,只要不这样做,很快就会落伍。
而李昌镐九段,李世石九段等,曾经的神一样的存在,现在看着AI矫健的身躯,带领其他职业骑手风驰电掣般的去也,只能徒唤奈何。
这些曾经的棋神作如此观,我们可以理解,但有些棋艺非常稀松的或者业余棋手也这样想,就只能说他是抱残守缺了。
现在的柯洁九段、连笑九段、范廷钰九段、周睿羊九段,包括聂卫平棋圣,都在用人工智能。
陈耀烨九段做得最绝,除了比赛,他不跟人类棋手下棋,只跟人工智能对局!
我的围棋学校是本地最早采用人工智能棋盘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机构。
当孩子们做完死活题,听了老师讲课,然后老师问:“今天谁跟弈小天弈老师下一盘棋呀?”
所有的孩子都会缩着头,目光闪烁,然后找出各种理由不愿意对局。
因为对局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输!
而且人工智能跟人类下棋,从来都是不紧不慢、堂堂正正、规规矩矩,它从不发火动怒,从不感情用事。
可是无论你多么用心,你的大局观有多么好,局部下得又有多么周密,最后都会或多或少输掉。
于是我就会跟孩子们讲道理:“你们跟弈老师下棋是为了赢棋还是为了长棋?”
孩子们会齐声回答:“长棋!”
“那你们为什么这么怕输?”于是孩子们会挠着头,笑嘻嘻地说:“好吧,老师我跟弈小天下。”
有意思的是,第二天还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还要做同样的思想工作,说同样的话,他们最后做出同样的选择。
我非常清楚,这个过程是冷漠甚至残酷的,但又是必须的。
上次的比赛成绩,足以证明人工智能是非常好的训练方法。
我们学校参赛的孩子,各个段位都表现出色,尤其是1升2段,共有十九名孩子定段成功,我校就占十一个。而全市参赛的机构一共有十个以上。
领奖的时候,我们的学生上去一大群,领的奖品一个汽车大后备箱都拉不下。
用围协主席的话说,你们是抢尽了风头。
但回到课堂上,孩子们依然惧怕跟人工智能下棋。
对这个问题我既有感觉,也有思考。
跟人工智能下棋以前,你就知道必输无疑,所以就不会做胜利的幻想,心情很平淡、平静,也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悲哀。
我们所走的每一步棋,只不过是走向失败的全部程序中机械的一个个环节而已。
我怎么爱上冰冷的AI?在跟人类对局的时候,我们能感觉到的是更多的温馨、希望。
虽然围棋是战争的游戏,棋盘上,处处充满了计谋和厮杀,也会紧张和情绪波动。但由于对于大多数业余棋手来说,这中间并无利害得失,所以大家往往可以由一个陌生人,经一盘棋之后成为好友。
由于人的大脑不像机器那么周密,所以跟人下总会发现对手有很多破绽,会给我们留下无限的希望。
从布局到中盘战斗甚至到收官,不管在哪个阶段失利,我们都企图把战线拉长,等待对方最后一次犯下致命的错误。
而这种经验往往被证实是正确的。
我们在对方懊恼地拍大腿,或者摸后脑勺的同时,得到莫大的幸福和满足,就像一个在冰天雪地里趴了几天,忍耐着饥寒和孤独,最终捕获到猎物的猎人一样。
有时一群男人在昏暗的灯光下,在烟雾缭绕中,下一个通宵的围棋;有时邀两三个好友,整两个下酒小菜,一边饮酒,一边下棋;偶尔也会在公园、街边的石桌凳上,从白天一直下到华灯初上,下到夜阑人静。
这些生动的感触和画面,在跟人工智能对弈时,全部都没有了!
但我们想想,如果人们一直沉浸在那种小温馨当中,停留在舒适区当中,还会有进步吗?
围棋毕竟还有竞技的一面,它是比赛,它有输赢,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快速地提高自己的水平。
从前拜师学艺,师傅首先要考察你的德行,然后磨平你的性情,师父打骂徒弟非常普遍。直到认定你绝对忠诚、人畜无害之后,才会把绝活教给你。
人工智能对我们够好了:没有打过,没有骂过,下棋没有遮遮掩掩,也没有故意留一手不传。
凭什么我们还要得寸进尺,既要学艺又要快乐呢?
想通这些,我能接受跟人工智能的对弈的煎熬了。
我现在不是煎熬,而是享受了。
因为,我已经渐渐爱上冰冷的AI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