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景,那事儿 第二节(2)
依照杨家村的风俗,葬事的准备分为三大步:
第一,棺材的选定,一般过了60岁,就得把棺材准备好。棺材的好坏取决于棺木的好坏,稍差点的椿树棺木、中等的有柏树棺木,但重,上等的棺木就有杉树棺木,不但轻便耐腐蚀而且棺木本身可以防虫。当然棺木的好坏要看儿女的的收入情况,当然也并不排除家里有杉树却拿来卖,而自己老人却用椿树棺木。杨家村早年也上山伐木,后政府封山护林后家家户户也存有一些杉树木,像有经济困难的为着活着的人做打算,便现用椿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后来老人用不用杉树棺木几乎倒成了评判后人孝顺与否的依据了。
第二,就是坟址的选定,这个在老人去世前,也得先看好。不然你临时看了人家一块地,不但死去的老人在阴间不依,因为据说就算人死了魂魄还是要回来的,他事先不知道没准回来的时候就迷了路。而比如你看了人家一块肥沃的好地,临时价格也是不好谈的,虽然村上都是些老实人,虽然也不至于太敲竹杠,但还是早点定下地方心里头放心。
第三,当然就是人死后的丧礼了。这倒是有一个通有的规矩,人死了入了殓,棺木在堂屋中间停着,村里家家户户都会来人晚上围着棺材转,并和着锣鼓和丧歌,一阵丧歌一阵锣鼓,当地人俗称“丧鼓”,一般围着转两夜。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比如觉得第三天出丧时间不吉利,就或多打一夜丧鼓。也有那死的不吉利的,或者早夭的,便会请来当地赤脚道士跳大神,李章海的叔叔就兼着赤脚医生和赤脚道士的职业;当然更正规的是请尼姑庵里尼姑们来做法事,尼姑们念着经,翘着木鱼,然后锣鼓打一阵,丧歌唱一阵,念经嗡嗡声和着锣鼓声以及丧歌声,很是热闹。丧歌一般也有一定的套路,或是唱古人故事,也有唱去世人的生平,唱丧歌的高手唱一段《罗成显魂》,让听的人都如痴如醉,连孝子们都忘了眼前的事,去操心罗成那悲惨的命运去了。
且说当晚的张家的丧事,杨雨辰下午就到二叔家,告诉二叔自己要代替父亲去打锣,杨雨天听说杨雨辰要去,便嚷着自己也要去,并说自己可以打铙钹。杨平财见儿子和侄子都来了兴,一阵高兴,就拉着儿子和侄儿以及另外一个打甩锣的,在家里演练了好几遍,因杨雨辰和杨雨天都不怎么会,需跟着杨平财的鼓影子走,杨平才又教了一遍他们如何听鼓识影。
如今却说这杨雨天,比杨雨辰小三岁,生的冰雪聪明,长得也好看。只有一样被她父亲溺爱,什么事便不怎么爱用功,他父亲原是一个晚饭有着落,并不操心明天早饭的人,所以渐渐的倒有点他父亲的影子了。杨雨天虽不怎么努力读书,也几乎不做家庭作业,但只要他人认真上课也能维持个班上前几名,现在镇上读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