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开头的重要性
我以前读文章只注重故事情节,细节方面也只是对一些文字比较优美的片段用笔做些记号,反复看几遍。我一直是站在观众的角度去关注故事脉络,但从来没有深入思考过我为什么会被这个故事吸引,我的情绪是怎么被作者一步步牵引的。当自己真正写文章的时候,才发现我心中的故事就像一筐光华璀璨的珍珠,似乎每一颗都很完美,但放在一起就显得杂乱无章。上了卓老师的课我才知道,我缺的是一根塑形的绳子和一个有美感的匠心,把这些散落的珠子错落有致地串在一起。作者把串成串的珠子故意打乱放进簸箩里,给读者一个头让他们慢慢拉扯,自己发现每一颗珍珠不一样的美,直到看完整个故事还有意犹未尽之感。
这样看来,故事开头的那颗珠子是至关重要的,它可能不是最完美的但一定是最有趣的,要像钩子一样把读者勾过来,再厉害的强力胶没有接触也粘不住物体,再好的故事结构如果开头不精彩也吸引不了读者读下去的欲望。在短篇小说进阶班必读作品第一篇是《夏蜂》中,我感受到了一个好开头的魅力。
1、“一场暴雨后,屋檐上像长蘑菇一般长出了硕大的蜂巢。家中的老人试图将之捅掉,结果不出所料地没有得逞。也许只能听凭黄蜂肆虐,在长日无尽的盛夏里将屋顶啃光了。在这种令人无力的想象中,母亲终于答应带着男孩去省城。”看题目这像是一篇跟夏蜂有关的文章,但开头第一段却是由蜂巢把读者引到母亲带男孩去省城的故事中去,这就让我意识到蜂巢应该只是个喻体而非本体。那蜂巢在男孩进城这条故事主线上又在隐喻什么呢?夏蜂是入侵者,作为主人怎么会对入侵者毫无办法呢?看到这些我第一想到的是男孩子的母亲生病了,身体里长了肿瘤之类的不属于本体的组织。这个家庭没有清除入侵者的能力,所以只能听凭黄蜂肆虐,我猜想母亲带孩子进城一定是想办法去消灭入侵者,作者就这样黏住了我的眼睛。
2、“烈日下的一切都是亮的。母亲穿着厚裤子的背影却是暗的。母亲像一条鱼湮没在一片光明中。后来她又破水而出,在浮动的热气中袅袅现身。太亮的地方,人的轮廓反而是虚的。男孩觉得母亲走来的身影总是离自己遥不可及。”我认为这一段描写是为了衬托母亲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麻烦,母亲本来是一个真是大活人,但在阳光下却时隐时现,说明母亲遇到了无法言说的困难,也衬托了男孩子不明不白地跟着母亲去省城的迷茫。好奇心很轻易地就被作者勾走了,读者会毫不犹豫的读下去,想知道母亲到底是遇到了什么困难。
3、“出门前他们用一只大可乐瓶灌满了浆水,在来县里的长途汽车上,母亲不停地大口喝着。浆水是母亲自己用芹菜沤的,灌进可乐瓶后,她还加了白糖。”读到这一段,首先吸引我的是“浆水”这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东西,母亲生病的猜疑在我心中似乎被推翻。常理推论一些疾病会引起呕吐,但浆水这种物品显然对治疗疾病是没有任何帮助的。那呕吐的原因还有可能是怀孕,如果是怀孕那和故事开头的蜂巢就有了关联性。
4、“男孩从没见过高速公路——尽管他的父亲常年在南方打工,据说就是在修着这样的路。这样的路太平坦、单调了,如今亲身体验,让男孩觉得车子像是悬浮在虚空的水面上那样不真实。连带着,男孩觉得父亲在远方所从事的劳务都像是一个谎言了。”读到这里,我终于弄明白了为什么文章会用黄蜂入侵来开头了,男孩子的父亲不在家,那让母亲怀孕的人就肯定不是父亲,孩子也不属于这个家庭。以孕育生命的蜂巢暗喻母亲怀孕,黄蜂对这个家的房子肆虐啃食暗喻母亲腹中的孩子也会消耗这个家的和谐,对这个家庭而言就是啃噬它的黄蜂。孩子的爷爷当然明白这是个寄生的黄蜂,但作为局外人的长辈,他确实无能为力。
通过以上四点的铺设,我们终于弄明白了故事的真实脉络,看完后我认真思考过,如果是让我来写这个故事我该怎么写?我应该是会遵循先因后果的路子一步步展开阐述。这样写就太平常了,让人失去了看下去的兴趣,其实本质上这就是一个非常平常的事件,进城务工的保姆和男主人发生了性关系并意外怀孕,要进城要打胎并索取相关补偿的故事。虽然母亲为此受了很多苦,但这种苦难似乎在我们身边也屡见不鲜,引不起更多的情感共鸣,让读者提不起阅读兴趣。
所以一个优秀的小说作品,一定是作者事先把故事情节一件件的罗列清楚,然后再有预谋地在关键情节上打上一个个活结,让读者自己主动去剖析,这样才能吸引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