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春雨

文/李菁
清晨推窗,发现下雨了,空气一下子就温润起来。心情极好,就想聊聊春雨。
世间的雨并不一样,冬天是冻雨,冷雨敲窗,落地成冰;秋天是秋霖,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夏天是暴雨,一泄如注,翻江倒海。而春雨不一样,春雨是用来点醒春天的。就在该下雨的时候下雨了。是那么的善解人意,沁人心脾。
近来西安雾霾天严重,送走了隆重的年,并没有迎来心目中的春,天昏沉沉的,空气有些呛鼻,万物像笼了一层灰尘,让人看不清晰。幸好,下雨了,一层春雨一层清新。花草树木,车棚屋顶都被温柔的雨冲刷了一遍,看起来干净了,清爽了。
这春雨应是在昨夜里开始下的 ,这是春雨一贯的作风。杜甫早在《春夜喜雨》里就说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是儒家君子,因为它潜入夜,细无声。这么受欢迎的春雨,如果着意表现自己,应该在白天大张旗鼓的到来,来接受一切的鲜花和掌声,但是如果它是那样的外露地夸张地表达自己,那就不是中国人喜欢的人格精神了。中国人喜欢什么?中国人喜欢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通身散发着内敛的光芒。春雨亦是如此,它滋润万物,犹如君子,德泽万民。同时,它又无声无息,有如君子,不言而化天下,无为而治天下。杜甫就是循循儒者,他最懂春雨,所以他才能写的出这具有儒家君子之风的春雨。
有人说,各地的春雨是不尽相同的。北方的春雨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让人感觉到北国的辽阔和干燥;而江南却是”沾衣欲湿杏花雨“,有着江南特有的灵秀和轻柔;四川盆地的则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显得那么厚实和富足。你看看,这春雨无论落在何地,都是满满的诗情。
我极喜欢一首诗的意境,就是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山水画讲究布底,这幅画的底色就是在蒙蒙细雨中,如果没有这春雨,诗便少了韵味,画便没了雅致。所以说呀,这春雨也是颇具画意的!
诗情画意真是美丽,而这春雨若下到人的心田又会怎样呢?大家都知道春光无限好,然而春日短暂。春雨不急不缓,然而润物无声。想来 真要好好珍惜这飘雨的日子。潜下心来,品一杯茶,入喉润心,常怀感恩之情。读一本书,细品静思,常念言行之过。煮一锅粥,慢火细熬,常敬家中至亲。干涸的心田需要春雨的滋润,她会化浮躁为平和,化狂傲为谦逊,化干戈为玉帛。
春雨还在缓缓的下,我的心门已悄悄的打开,让这甘霖铺面而来,让这雨露借风入心。三月到了,我将会迎来自己的诗意春天。
一场春雨,一段呢喃。年年相遇,年年喜欢。
2019-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