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养宠物,要注意什么?

2019-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杨靖心理

猫狗双全,人生赢家

文 / 凉爽

2018年5、6月,9岁男孩小楠曾被小狗抓伤,害怕家人责骂,所以没告诉家人;12月30日,他在和家里小狗玩耍时被舔舐了右手食指,而指上刚好有个伤口,两次暴露家长均不知情,也没到疾控部门进行处置。

2019年2月7日,小楠陆续出现怕风、怕水、怕光、怕声等症状。2月10日,孩子症状加重,出现双上肢麻木,伴有躁狂、兴奋、四肢痉挛。随后小楠被送到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医院诊断为狂犬病。虽经全力抢救,但小楠还是在2月12日不幸身亡。

 (摘自光明网)

后来新闻事件不断澄清:

(图片来源见水印)

破损的皮肤或开放性伤口被动物舔舐,属于最高等级的III级暴露,一定要打疫苗。对于上述新闻,官方还在辟谣,事实还待考证。

家养猫狗,在卫生安全上,需要注意什么?

(金毛)

养狗

虽然今年是猪年,本文还是要聊一下狗。狗一直都是人类最忠实的伙伴,饲养狗有利于身心健康。因为当我们出人际和情绪问题时,我们的宠物可以成为社会支持的来源,提供社交机会,提升身心健康质量。

狗的寿命通常在10-20年,陪伴我们的时间并不长。所以,一旦决定养狗了,就要好好待它。

(哈士奇)

1、与狗最相关的疾病——狂犬病

狂犬病是一种致死率接近100%的动物源性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99%的狂犬病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对于“铲屎官”来说,被小猫小狗抓伤咬伤是很平常的事情,对于没有出血或者稍微渗血的小伤口,到底要不要去医院?要不要打狂犬疫苗?

狂犬病病毒是噬神经病毒,狂犬病病发分为两个阶段:

1、潜伏期:被病犬咬伤到出现临床症状前,无症状;

2、前驱期: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头疼、头晕、恶心、低烧、乏力、食欲不振等。

(阿拉斯加)

2、狂犬病暴露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者组织。

暴露程度可分为三级:

研究表示狂犬病病毒有潜伏期,但没法确定潜伏期有多久。所以,打疫苗越早越好。

上文提到“铲屎官”被抓伤咬伤的情况就属于第二种,皮肤有伤口但没有流血。需要处理好伤口,用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然后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洁剂清洗伤口。如果伤口较深、较大,建议尽快去医院处理。

如果家里的宠物喜欢舔人,要注意避开眼睛口腔和皮肤伤口(高风险行为,属于Ⅲ级暴露,需要打针)。

3、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十日观察法是什么?

十日观察法并不是先观察十天,而是暴露后立即开始打疫苗,一边打疫苗一边对伤人的动物进行隔离观察,如果十天之内伤人的动物保持健康,那么剩下几针都不用打了。

当然这个方法只适合家养动物。

(泰迪)

4、狂犬病的预防

一直在家里养着从没出过门的猫猫狗狗,得狂犬病的可能性应该很小吧?

如果家养猫狗不能定期注射兽用狂犬疫苗,当他们接触外面流浪动物时,就有一定几率会感染狂犬病毒。研究说,即便是按时接种了也没办法100%阻挡狂犬病毒的传染。为了保险起见,就算是被打过疫苗的猫猫狗狗咬伤抓伤都得及时就医。

(美国短尾猫)

养猫

养猫花钱还费心,铲屎、整理、清洁、购买一系列的猫笼、猫砂、猫玩具和猫粮,你做好养猫的准备了吗?

1、猫咪治愈了我?

《抑郁的人,别养猫》(点击标题可读)中,有读者分享他与猫的故事:我是抑郁症患者,目前吃药在控制,但还是闷闷不乐的。自从猫猫走进我们生活,我变得快乐很多,养猫两个月后,医生建议我的药物可以减量。

确实,养猫让我们得到了治愈,有了爱心的投射与积极回馈,有了付出感、成就感和归属感,积极情绪随之而来。

养猫等饲养宠物行为对抑郁症患者有一定的治愈作用,但也只是因人而异。因为猫的习性,主人外出社交的机会就更少了,这并不利于身心健康。

(蓝猫)

2、养猫有利于增强免疫力?

瑞典和美国科学家针对宠物过敏症的研究发现,长期和猫狗一起玩的儿童比刚刚开始饲养宠物的儿童更不易患上过敏症。

英国华威大学发现,越是从小和宠物混在一起的儿童,感染哮喘和花粉过敏的几率就越低。小朋友在3岁之前拥有一只宠物狗,可以使患哮喘的几率降低40%。

钟南山团队在广州电视台《健康100FUN》中提出:城市儿童患哮喘等过敏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因为城市环境过于干净,未能接触和适应更多的过敏源。建议家长考虑在家饲养宠物,帮助孩子及早适应过敏源,增强人体免疫力。

但养猫与过敏没有关联。如果是遗传造成的过敏症或者对宠物过敏,家中建议不要饲养宠物。

(布偶猫)

3、养猫可能导致精神疾病?

斯坦利医学研究机构发现,目前有超过100项研究将弓形虫与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相关联。

来看几组研究结果:

1、2019年1月的一项研究发现,感染弓形虫的人群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增加了47%;

2、猫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传染性寄生虫——弓形虫的最终宿主;

3、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液中弓形虫抗体水平通常高于普通人群,但由弓形虫感染直接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几率并不高;

4、并不强弓形虫导致精神疾病,而是弓形虫在人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改变了大脑;

5、养猫与精神分裂症之间存在相关性,但不能证明猫会导致人患上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

(暹罗猫)

4、何处能接触到弓形虫

1)更换猫砂盆时直接摄取或吸入弓形虫卵囊而感染;

2)吃了受污染但未清洗的水果或蔬菜,以及饮用含有卵囊的水时。

美国疾病防控中心对于避免接触弓形虫的建议是:禁止自家的宠物猫外出,每天处理猫砂,孕妇禁止接触猫砂,正确烹饪食物,不吃生水生食。

Reference

1、张永振. 中国狂犬病的流行病学[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05, 11(2):140-143.

2、王萌,张念章,朱兴全.猫的弓形虫病研究进展.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3、南弗勒斯 @ 2019.02.01 , 08:00, 猫体内寄生虫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4、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lets-reconnect/201812/3-ways-your-pet-can-heal-your-mind-and-body

5、Pereira, JM & Fonte, D,. (2018) Pets enhance antidepressant pharmacotherapy effects i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resistant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6、Wood, L & Martin, K et al. The Pet Factor-Companion Animals as a Conduit for Getting to Know People, Friendship Formation and Social Support. (2015). PLOS One.

7、Clemens, Roger. The 'Humanization of Pet Food'. (2014). foodtechnology.

—— 今日作者 ——

凉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