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证设计学习四】Token的发展阶段和三个属性
我的学习资料记录整理是结合了孟岩的概念和王玮的分享,自己做一些小小的调整,先介绍下Token的发展历程:
Token的第一阶段:Token也用于指登录验证的令牌;在互联网阶段,Token用了很多年,主要应用于登录验证,比如你授权(登录)当你启动一个APP时,为什么可以自动登录呢,服务器如何知道当前 app 的是在登录状态的呢?答案就是通过登录令牌: token值! 服务器通过 token 值判断当前用户的登录状态!
Token的第二阶段:Token也用于ICO的代币;在以太坊ERC20出现后,作为募集以太币的凭证,大家都知道,现在以太坊上的代币是最多的,多达96958种(有兴趣的可以上这个网址查询https://etherscan.io/tokens),而这些Token很多都参与了ICO,这些ICO人工操作复杂,而且容易出错,所以,Token实现了ICO流程的自动化,比如说通过ICO智能合约设定,你投入以太币,我把按比例的Token发放给你。在未来的几年如果我的项目做出来了,Token就是你的投资证明,你可以用当时我给你的Token来置换我的币。也正因为如此,Token进一步发展为可以在交易所直接交易的资产。
Token的第三阶段:Token内涵扩大化,代表一类经济学术语;在Token发展到交易后,随着交易的金融产品及在通证这个翻译诞生后,通证派的理念实际上是把Token的内涵扩大化, Token不再局限于令牌或者ICO代币,还具有使用权、收益权等多种属性 ,区块链加密技术可以保障所有不可篡改的符号都可以作为通证,比如一张银行承兑汇票也有可能作为通证发放给相关用户。
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证已经变成了一个经济学术语。很多人在纠结Token是不是翻译成代币更好,又或者翻译成通证更好,但这种纠结已经没有意义了,换句话说,通证已经不是原有技术用于的翻译,而是被全新创造的名词,有着与以前的Token完全不同的经济学含义。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02334/3e48b0a7bb1a0f7c.png)
这三个属性,我把他们排序了,为什么这么排序呢,从最始开始,肯定是有权益并加密的流通型数字通证才会产生价值。
第一个属性是权益。
这就是通证的设计之初的权益,包括可使用、可转让、可兑换等。如百度公司的百度币、腾讯公司的Q币,Q点、盛大公司的点券,新浪推出的微币等;权益的设计是基于需求的,没有需求,凭空做出来的空气币也是概念,也是一种人们相信的需求,只是还没有落地而己。
第二个属性是加密。
权益需要能识别,还要不能被人篡改。 我们现在敢于接受人民币的,某种程度上因为人民币具有很高超的防伪技术,有很多人把区块链比作比特币的防伪技术,某种意义上是对的。
第三个属性是流通。
一个凭证在公司内部使用和全社会流通具有完全不一样的性质。比方一个Q币只在腾讯公司内部使用,和在社会上使用是不一样的。最近流传得很火的李笑来的视频,话糙理不糙,里面就很明确的说明了流量的问题,有流量就会产生共识,有共识就会产生流通,有流通就有产生价值,币价就是这么涨上去的。所以,流量最重要,有共识很重要,当韭菜或者投资群体看重这个共识时,就愿意用钱来购买,这样价值就过来了。
单看这三个属性和区块链的关系也就只在加密这块,就是有个大帐本可以识别,也不能被人篡改,实际上第一个属性是配合着加密来做,第三个属性也是因加密这块做得好,做得安全可信为基础的,也就是说你拥有比特币不是由某个机构登记的,而是由区块链上面成千上万的节点记录的,任何人都无法篡改,而这就为通证赋予了新的涵义,而随着交易的金融产品及在通证这个翻译诞生后,给通证更广的空间。
以上为本人学习记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