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的缘分再难拾起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主题征文第13期活动】
01
肖英是一家外贸服装厂的业务跟单主管。工厂最近新接了一批外贸订单,下这批订单的客户对款式和物料的要求极高。
老板冯总这几天带着样版,同采购总监、跟单主管一起出差到了广州,在广州最大的布料批发市场附近订住一家商务酒店,准备亲自参与到这次甄选物料的工作中来。
这批订单的数量和利润都是极其可观的。作为品牌代理厂商,能接到这样的大订单的机会不是很多。但是只要把握好了一次,以后再次合作的机会是非常大的。
冯总作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也算是女中豪杰,她有自己独特的眼光和能力。这次自然不惜成本和精力,亲自从源头抓好进度和质量。
头天抵达广州的时间已经不早了,眼看批发市场在陆续收档。冯总计划第二天再集中精力去打样和甄选物料。这会先带大家一起吃晚饭,开个小会,商讨一下详细工作方案及分工。
跟单主管肖英和采购总监都是老员工了,几乎是老板的左右手,冯总也很习惯带他们一起共事。大家的契合度很高,开会基本上也是直奔主题说重点的。
晚饭吃完后,会也差不多开完了,大家各回各的酒店房间,就等着第二天按工作方案各司其职了。
肖英一向勤奋好学,做事情细致认真。坐到目前的岗位是她不断努力,一步步争取得来的。这几年跟在这个老板身边也学到了不少东西,见识了更大的世界。
肖英回到酒店,还不忘把客户的邮件再搜寻查看一遍,按客户的点滴要求进行整理,做好完整的笔录,打印出来放在手边,并多备了几份,准备明天给冯总和采购总监一人一份,方便大家及时查阅,以确保万无一失。
整理完手头工作上的事情,肖英抬头看了看窗外。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万家灯火像一只只橙黄色的萤火虫,散发着幽幽荧光,悬在黑暗中。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马路两旁的高楼大厦闪烁着霓虹灯,点缀着城市的夜景。远处广州塔炫酷的灯光秀,更像一个不断变化的艺术品,振奋着肖英心底的世界。
肖英这几年看了很多的霓虹灯和灯光秀,还是喜欢,遗憾的是缺少了那个跟她一起看灯光的人。
肖英跟家人打了个电话,聊了一下家常,分享了自己所在的位置和广州的夜景。又跟闺蜜聊了会儿天。之后浏览了一下平时常忽略的群消息,看看一些同学和故友的近况,找些话题聊聊天,抛热点之类的。
这已经成了肖英的一个习惯,不会经常打电话给家人、朋友,不常在同学群、朋友圈里发言,但隔一段时间总会集中联络,抽空冒泡,所以肖英的人际关系还是可以的,甚至很多认识她的人都觉得她神秘中带着恰到好处的谈资。
同学中很多都很羡慕肖英目前的工作状况和收入水平。她经常一聊天就成为同学中的焦点。同学中也总有那么几个有挑战和窥探欲的活跃分子会在群里气氛高涨时,冷不丁地抛出一句关于肖英个人婚恋情况的话题。
肖英虽然早已习惯,不会为此尴尬,总能自我解嘲和完美脱身结束这样的话题。但今天在关掉聊天窗口后,她还是陷入了沉思。
也许是夜色撩人,加上此刻正好没有其它事情牵绊,今日工作也已完美收工。面对同学们的有意提及,肖英深藏在心底的一段感情再次被掀了起来。她跟林力之间的种种经历突然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浮现出来。
肖英穿着一身得体的商务休闲套装,坐在笔记本电脑前,手里拿着中性笔一边若有所思地想记录些什么,一边情不自禁地搜寻者关于林力的记忆。她纤细的手指时不时滑动着鼠标,触碰着键盘,那个他们曾经保持联络的Q在不经意间被打开了。带着熟悉的记忆翻开了那些封存在Q相册里他们曾经的合影,Q跳转的消息里有显示最近新收到了几封邮件,她迫不及待打开来看。笔记本电脑神秘梦幻的紫色荧光键盘散发出微微绚丽的光,照映着她脸上白皙的皮肤,也照进了她柔软的心里,温暖无比,承载着回不去的时光。
回看那些年往来的邮件和最近新收到的邮件,肖英陷入沉思02
十年前,肖英18岁,高考落第的她踏上了南下打工的队列,带着委屈,也带着遗憾。
肖英从小懂事,体贴父母,学习刻苦用心。自上学起,从小学到高二成绩没有差过,眼看哪怕考不到一本,二本大学是妥妥的。
不料进入高三之后,每次从父母的吵闹声中能感受到父母的艰难,生活的不易,弟弟妹妹也都在上学,成绩也很优异,高中、大学费用都待储备……心里压力的不断增加,突然有种前所未有的内耗。
虽然学习还是很用功,却时不时容易走神,很多时候无法控制地想到了如果考上大学和没考上大学的种种情形,思想在这种交替中折磨和消耗着自己。
后来发展到模拟考试中也会走神,多次模拟考试成绩极不理想,最终高考的时候也未能幸免,就这样真的与大学失之交臂了。
肖英在老乡的介绍下来到南方的一家制衣厂做普工,经过几天的培训,她很快就熟悉了缝纫电机的使用,慢慢也适应了流水线的工作。心中对大学梦的遗憾,在这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渐渐封存起来了。
直到有一个男孩-林力闯入了她的生活,这死水一般的日子才有了一丝丝期盼的感觉。
林力是肖英在网络上认识的,这段缘分来得特别地神奇、坚定,非常的不容易。因为肖英从不是会随便找人搭讪的女子,林力也不是那种会轻易沾花的人。
在那会才刚刚流行Q的时段,双方是怎样加上的好友已经记不清了。印象深刻的是肖英有一天收到一封来自林力的电子邮件,引起了她的注意。
字里行间表达了一种类似的经历,浅浅的关心,简单的爱意,似无处安放的感情,又似有意表达的当下。文字的优美和深邃深深地吸引了肖英,唤醒了肖英内心深处对文字曾有的热爱。
肖英带着轻快的心情回了一封体现文字功底的邮件,倍感开心。
之后肖英隔三差五都能收到林力的邮件,也会毫无顾忌地回邮过去,感觉自己回邮时像在文学的世界里遨游,又像是把自己心里积压很久的东西,一层一层的剥开,释放出去,这种感觉很好。
林力在学业上同肖英有着相似的经历,出来打工的初期也是在流水线上工作,后面通过学习和钻研,从流水线作业员转到了从事CAD方面的平面设计工作,工作环境和工资薪水都有大大的提升,人也变得阳光自信了许多。
在跟林力一来二往的交流中,肖英渐渐敞开了心扉,打开了内心世界的心结,释怀了大学梦的遗憾。她重新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电脑办公软件,学习商务英语,一边提升自己,一边留意着工厂内部的晋升渠道和空间。期间还报了教育机构的成人高考,自修课程,通过几年的努力,最终取得了专本套读的本科学历。
这样相互鼓励的时光持续了很久,在那个情窦初开的年龄,双方似乎成为了彼此情感的初始寄托和陪伴,积极而又纯洁,不带有任何污秽。
有一天,肖英跟同事又去网吧上网,像往常一样收到了林力发来的邮件,讲了工作的变故,一段时间可能不会来上网了,并留下了现实中的联系方式。
肖英想都没想就加了这个联系方式存入了手机通讯录,并随手发了一条手机短信:我是肖英,有机会继续保持联系。
某一天的下班时分,肖英看到手机上来了几十条信息,那个还用着诺基亚黑白屏,信息极为珍稀的年代,一下收到这么多信息,肖英着实惊叹了一下,打开一看,全是林力发来的,全是当下最流行的手机短信内容,似真非真,似假非假。
肖英瞬间有种破防的感觉,特别想见见这个神秘的林力。但没有直接表达,而是在等待机会。
后来他们用信息保持着联系,很少在网络上相约了。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时刻,林力说来这边办点事,离肖英制衣厂的区域不远,想借此机会见见肖英。
肖英在心里也有期待过,很爽快地就答应了。都说网络骗局多,现实应谨慎,肖英跟林力之间好像这方面顾虑很少有过,但作为女生的肖英也没有太大意,见面的当天还是带了位女同事一起赴约的。
就这样,他们从网络走到了现实。更让人惊喜的是,双方带给对方的感觉都跟预期相差无几,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网络上的单纯简单,在现实中也毫无猜忌的相处让对方都觉得很舒服,爱在他们彼此心间缓缓升起……
这线下的一面,把他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许多,称呼变得亲昵了,每天的信息、电话也更加频繁了。尽管不在同一个城市,他们仍觉得这份难得的缘分会保持着细水长流,经得起等待。
双方的恋情得以“官宣”,相互认准了对方后,大家开始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各自忙着各自的事业。
随着年龄的增长,家人的催促,双方都该考虑谈婚论嫁了。可归于现实,他们都还只是一个飘着的个体,都在为理想奋斗,都想驻扎在自己的城市,但目前似乎还没有那样的能力,且在短时间内都是难以实现的。
03
肖英所在的制衣厂每年都会有内部晋升招聘,她已有所准备,当然不会再错过这样的机会。在一次业务跟单员的招聘中,肖英通过层层选拔,最终顺利竞选上了,这都得益于她平时学习了电脑办公软件的熟练操作和基本服装类商务英语的听说读写。
肖英离开了流水线上的作业,变成职员办公室里的一名业务跟单员,从此进入工厂白领的行列,用餐和住宿都按照职员标准重新进行安排,比之前好很多。她成为了那些之前一起共事的员工们羡慕的一个逆袭者。
肖英感觉人生似乎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办公室的日子,她更加努力地工作、学习。她留心每一个跟单环节,完善每一步的流程,做好跟客户的接洽工作,让每一步的生产都有据可依,货期的计划和安排都做到心中有数,这份积极和内在的驱动力是别人无法比拟的。
肖英跟林力的联系慢慢变少了,收到林力的信息,她很少及时回,或者有时忘记就干脆不回了。林力打电话来时她也经常在忙工作,聊不了几句就要挂了。她把所有的精力几乎都投放在工作上了,一心想拼出一番事业。业务跟单的日子,她的每一笔外贸订单都得到了客户很好的反馈,工厂被续单的几率大幅度地提升。老板冯总也开始对这个跟单员刮目相看了。
当原有的跟单主管离职后,肖英很快得到了提拔,成为了新的跟单主管,工厂所有的进出口订单由她来分配给其他跟单员跟进,统一由她管理。
肖英变得更加的忙碌,在工厂各部门之间协调和奔波着,有时还参与跟采购员一起选物料,有时也跟冯总一起出差谈订单。冯总的行事风格和亲力亲为的干劲激励着肖英内心深处创业梦想的萌芽。
每天虽然累了点,却有很大的收获,工厂的运作流程,运营模式肖英都越来越清晰,管理和掌握大局的能力也在一步步地得到提升。
肖英每天干劲十足,也在心底小心翼翼地规划着她跟林力的未来。虽然同他闲聊的时间越来越少,内心的那份温情却从没丢失过。她在积累着原始资金,在筹备着某一天跟林力一起开始创业,打拼属于他们的“江山”……
肖英感觉时机差不多的时候,她准备把心中的计划告诉林力,想给他惊喜,也想得到他的鼓励和支持。当她在较长一段忙碌时光里,难得的一次主动打电话给林力,兴奋地讲述着自己的创业想法和对两个人的未来做出规划时,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后,听到林力说了句:“我们可能没有未来了,家里给我介绍相亲对象了……”
肖英瞬间像泄了气的皮球,大脑一片空白。后面说的什么已经完全没有心思听了,电话是怎样挂掉的自己都不知道。
肖英暂时放弃了创业的想法,继续在职场努力地工作着。林力后来找过她多次,解释了当时被父母逼迫的无奈心境。肖英怎么都听不进去,心中有一股无名的怒火无法发泄。她其实能理解林力当时的处境,但心里就是过不去这个坎,也很怀念过往,想过回头,可那分孤傲一直在硬撑着。
林力原本只是被父母逼迫相亲并没其他行为想法,最终在寻找肖英的一次次失望中,真的选择了跟相亲对象继续发展,并且快速的闪婚了。准备结婚的念头刚刚产生时他依然抱有希望肖英能够回头来找他,只要肖英能够回头,他立马可以放下所有。
肖英得知他即将结婚,大哭了一场,她想说她需要林力,她想说让他回来,她想说她愿意跟他在一起……柔情的话装了一肚子,话到嘴边就是说不出来,反倒化作了异常的要强和不屑。
林力对肖英的思念,并没有因为结婚而终止,注定了这场婚姻的悲剧。婚后不到两年就离婚了。这两年的岁月,使林力清醒和成熟了许多,更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林力奋不顾身地来到了肖英的城市,在这个城市工作下来,默默地陪着她,等待着她回头。他还会隔三差五的给肖英的Q邮箱发邮件。但愿奇迹可以发生。
肖英得知这一切,心中有内疚,有失望也有惊喜,她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面对这份感情了。她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这份感情起初那么地纯洁无瑕,让她没有办法接受后来的瑕疵。她知道这其中有自己的问题,却又无法面对,对她来说,错过的缘分再难拾起。
看着那些年她跟林力之间一封封往来的邮件,还有最近新收到的邮件,肖英陷入了沉思,除了工作的努力之外,对于这份感情,她也想去尝试努力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