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雄:反思“你太理论了,要多实践”
昨天,一位蛮认可的一位女性朋友约我一起晚餐。
这种好事,当然爽快的答应了。
以约定时间,我准时赴约。
这位女性朋友有不错的教育背景,特别是英文水平8级。让我是好生艳羡(自己是英文菜鸟)。目前她在依托饿了么平台,提供外卖运营工具方面的创业。团队有3个人。别看人数少,期间可没少令这位朋友头疼的。比如:项目的进度太慢,该如何提高效率(她和UI设计师全职创业,技术伙伴兼职。效率低,硬伤就在明显不过了);股权的分配问题;内部沟通协作问题等等。
由于,之前我从事咨询培训工作,也“好为人师”。也有帮她出“馊主意”。慢慢的彼此的信任越高。几乎什么都聊。
席间,彼此是沟通的那是个畅快。
她询问我最近在忙的事,我了解她项目的进展。
不经意间,当我们聊到梁宁老师的《产品思维30讲》时,我说自己很认同老师对产品人的定义,即: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产品与世界交付,并获得回报。
同时,也对此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正在践行的事。
不料,这哥们冷不丁的冒了句:子雄,我觉你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以我对你的认识和了解,我感觉你太理论,很多都没有去实践。我相信,实践才是王道。
顿时,我心里“咯噔”一下,当时却有一丝不悦。暗自问自己:“真的太理论吗?”
今天,静心思考了下。谨以此为,小记之。
首先,相信很多人都不是特别喜欢听到别人说太“理论“。因为这暗示你只是一个会耍耍嘴皮子的人,干起活来基本做不成。心里的咯噔也就能解释了。
我的做事逻辑是:凡事都有套理论体系框架作为支撑。当要去处理或者做某一件事时,排第一重要的就是梳理出该事件的框架并尽力思考想清楚每个节点可能会存的问题,及出现时以何应对。然后再扎实推进。如此,有成事的机会会更大。不是吗?
然而,很多时候很多人,宁可摔跟斗也很难接受“理论“。磨刀不误砍柴功的寓言老少皆知,无须赘述。能将此作为行事准则的,我敢说是级少数派。
包括我们身边也说听到某某说:“不要给我讲那么多的理论或大道理,直接告诉我该怎么干就得了,长篇大论没用。“乍看对方很珍惜时间,重视效率。
是不是,这里还有浮躁和偷懒的成分呢?
浮躁的彰显就不说了,很明显。
偷懒。
我们的情况,真的只有我们自己最清楚,也只能由自己能解决。因为,不管怎样,最终“我“都是“我”命运的承担者。
一句:“直接告诉我怎么干“多数意味着抵制思考。后果是啥样,就不用说了。
结论,当有理论牵引实践时,实践才更多的程度上有结果。也别有意义与价值。
不要依托理论的实践,无异于自残。终会自讨苦。
不是想说明我哪位女性朋友错什么,更不敢显示自己多“对“。
仅谈下感受。也反省下自己。
作者:王子雄
崇尚逻辑,追求深度思考。努力做个有趣的人,
擅长信息的检索、分析、整理术;熟练中高层经理人关键知识与关键技能体系的建构。
微信交流:wangzixong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