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贴:从书中看到的三个很实用的教学小创意
[红顺视点]:推荐贴:从书中看到的三个很实用的教学小创意
小创意1: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学习目标?
分享不能理解为在黑板上将学习目标罗列出来,或用课件打出来;也不能理解为与学生读一遍或让学生读一遍,这种做法仅是一种告知,与分享不能划等号。分享特指教师用多种策略和方法,确保学生识别、理解学习内容,帮助学生看得见每天学习的意义。可见分享的含义是让学生理解目标、明白目标含义、知道怎么做。
1、与学生分享学习目标的三个方面
一是与学生分享学习目标;一是与学生分享理解性表现;一是与学生分享成功标准。
2、分享学习目标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用举例的方式对学习目标进行进一步补充。用第一人称将学习百标描述后,在后面添加一些例子。例如,生物学科有这样一个学习目标一一“我能说出心脏的基本结构”,教师可以进一步补充:“例如,能够说出组成心脏的四个腔,及与之相连的血管。”这样,学生就知道做到什么程度就合格了。
第二种方法是,在描述具体的学习目标前,先加入一个情境,调动学生的亲身经历,激发学生快速投入学习过程中。例如,初中生物“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节,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学习目标一一“能弄懂相对性状的遗传方式及其与显隐性基因的关系,掌握计算遗传概率的方法”。在这个中,有相对性状、显隐性基因、遗传概率等抽象内容,学生不容易接受。那么,如何改进学习目标的陈述呢?教师引入了学生的亲身经历来引发其思考:“想一想你的家族里有哪些典型性状,比如双眼皮有耳垂,总结该性状在家族成员身上的表现,然后推测该性状的遗传方式。”此时,学生就可以快速进入学习情境,他们特别想知知道为什么父母都是双眼皮,而自己是单眼皮,进而展开相关学习,推测遗传方式。从这里可以看出,在陈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创设具体的场景,可引发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目标。
第三种方法是,创设一段新的经历。这样的经历可以是一个表演、一段音乐或者一个小实验。如在初中生物“脊椎动物的生殖”单元中,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了解各脊椎动物类群的繁殖行为,掌握其生殖方式,最重要的是认同脊椎动物生殖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如何陈述这一学习目标呢?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大马哈鱼求偶受精过程、青蛙生殖、白鹭交配的视频和海龟生长发育的纪录片。学生观看后感到震撼。此时再提出学习目标一一“总结动物的繁殖方式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学生就会觉得学习内容鲜活有趣。
注意三个误区:举例不恰当;误把增加情境当作学习目标;创设的经历缺乏合理性。
上述摘编自《聚焦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看见每天学习的意义》一书。
小创意2:一种适用的教学设计框架和策略(学习过程的模型)
“学习的维度:学习的维度”是一个综合性的基本概念,是对学习过程的界定。
学习的五大维度
维度一:态度与感受。这一维度带有极强的情感色彩,是保证生投入学习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坚持不懈地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被团队接纳,同时激发他们的安全感和参与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任务的重要性。让学生有动力完成任务。
维度二:获取与整合知讲。指导学生如何将新知识与他们已掌握的素材紧密联系起来,对新信息进行组织,高效提取,并使其转化为长时记忆。
维度三:扩展与精炼知识。帮助学生持续发展理解力,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的评价方式来达到深化知识的效果。
维度四:有意义地运用知识。为了使学生在新情境中善用知识,教师教学设计的内容应来自现实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并且要提供多种解决策略。
维度五: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思维具有批判性、创造性和调节性。
学习过程的模型:
想要学:指向维度一的态度与感受。具备两个条件:唤起学生努力的态度;学习目标具体,且学生有能力去完成。即开发学生自我系统。
能学会:指向维度二获取与整合知识与维度三扩展与提炼知识。能学会必须解决两大难题:帮助学生有效获得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帮助学生扩展与精炼知识,通过理解实现能学会。
会学习:指向维度四有意义运用知识与维度五良好思维习惯。鉴别是否真的会学习,就要关注学生还运用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学习检验学生是否能学会,并促发新的想要学。
教学设计框架和策略
1、从情感的角度激发学生想要学。
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课堂任务形成积极的态度与感受呢?书中给出了三条策略:①感受到任务的价值和旨趣。②相信学生有能力和资源完成任务。③理解并明确任务。
读过该书一个教师的具体做法:提供真实且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创造师生共同讨论学习任务的机会;公布构建学习任务的具体要求;提供制定学习任务的工具和脚手架;针对学生的兴趣点,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任务。
2、从知识整合与精炼的维度帮助学生能学会。
关注学习内化与理解。借助叙述模式、时间序列模式、过程因果模式、情节模式、概括和原理模式、概念模式这六种组织形式,促进学生提炼、理解所学知识。
各学科共同的八种推理过程一一比铰、分类、抽象、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提供支持、分析错误、分析观点,帮助学生以严肃的态度分标思考、批判、从而扩展知识地图,提取最核心的知迟。将一个学科专业问题分解为几个关健思维步骤,陪伴、训练学生发展复杂的推理思维过程,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弄清学习过程的“能学会”。
4、从有意义地运用知识的维度促进学生“会学习”。
在“学习的维度”框架体系中,以下六个方面可以帮助和激励学生去认可所学知识的价值:①决策一一设计并依据标准在不同的方案中做出选择;②解决问题一一克服达成任务目标途中的限制或障碍:③创见一一形成创造性的产品或创新性的流程来满足问题需求;④实验探究一一对假设或所观察的事物进行解释并加以检验;⑤调研一一收集和研究数据消除模糊观点或对事件提出建议;⑥系统分析—一对数据资料进行整体分析,形成完整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上述六个方面设计学习任务,来指导学生有意义地运用知识,从而确保学生“会学习″。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贯穿学习链。
《培育智慧才能》提出了一个成型的思维能力框架。“学习有方的学生具备优良思维习惯,思维具有批判性、创造性和调节性”,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习惯,通过同伴分享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相互启发,并通过示范、展示等方式创造一种学习氛围来鼓励学生形成创造性、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并给予积极强化。
小创意3: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策略
不同类型的知识,其学习过程是不同的;不同类型的知识,其学习策略也是不同的。即使同一类型的知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也需要不同的学习策略。
1、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意义建构、信息组织和信息存储。这三个不同的阶段,应有不同的学习策略。
1)意义建构
这是学生学习陈述性知识不容忽视的阶段。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通过回忆原有知识,将其与新知识联系起来,为未来的学习做出预测。书中给出了以下几种策略:三分钟停顿;运用多种感官来接收信息;领会词语的意思;使用KW-L策略;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互惠教学。
2)信息组织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能够识别重要的信息,并把它们组织在一起,弄清楚它们之间可能的关系和它们的组织模式。书中提供了六种信息组织模式,包括叙述模式、时间序列模式、过程或因果模式、情节模式、概括和原理模式、概念模式。作者强调,运用不同模式的图示、图表,能有效帮助学生进行信息组织。
3)信息存贮
书中给出的有效策略是使用"意象″。
2、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正如它的名称所示,是有程序和流程的。作者将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建构模式、固化和内化。学生只有经历了这些阶段,才能获得关键技能,学会某些过程。
1)为程序性知识建构模式
书中提供了五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建构模式的重要性;使用“出声想”来闲述一项新技能或过程;与学生一起建构所学知识的书面或图示表征;帮助学生明白正在学习的技能发过程间其他技能或过程的异同;指导学生把技能或过程的步骤进行心理预演。
2)固化程序性知识
在真实情境中使用技能或过程,叫作固化技能,这一过程就是把技能或过程变成自己东西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学生对技能或过程要有概念性的理解,而不仅仅是学习一系列步骤。但在实际学习中,这一步经常被忽视,导致学生出现的错误没有及时得到纠正,甚至被学生内化,很难再改正。
3)内化程序性知识
内化程序性知识,就是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技能或过程,甚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这是学习一项新技能或过程的最后一步。要到达这一步,需要广泛的练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化程序性知识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制定练习进度表、记录练习的速度和准确性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实现技能或过程的内化。
小创意2、小创意摘编于《培育智慧才能:学习维度教师手册》;三个小创意也参阅了《学以致用的教师阅读》一书相关内容,仅供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