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解谜】大城市的压力,到底,来自何方?
不少留在大城市的年轻人,感到压力山大。
不少感到压力山大的,呆在大城市的年轻人,愈发焦虑不安,挣扎自己……
那么,大城市的压力,到底,来自何方?
关于这问题,有很多答案?什么房价、生活节奏、职场压力是常见的解释……
但人活一辈子,不过食色性也四个字。
那便不妨,从这四字来解谜一番,大城市的压力究竟来自哪里?
食、大学在外,父母打来电话,来来去去就那两三句:“吃的啥?喝的啥?睡得好不?”
每每听来,真叫人厌烦。
工作在外,父母打电话,本想抒发下自己的情绪,可父母来回依然是那三句。
即使你详述你工作的困顿瓶颈,父母也已然不懂,反倒白白担心,那还不如报喜不报忧。
“爸、妈、我吃得好,睡得也好,工作上没什么事情,不用瞎担心啦,就这吧……”
挂掉电话,离家的心酸和工作的委屈,才渐渐升腾,只留自己消化。
殊不知,另一头的父母也已嗅出端倪,忧心忡忡你口中的吃好喝好,是否为真。
民以食为天,活着就是为了一口饭吃。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青年来说,离家千里,来到大学或大城市工作,若真有不适应,还真就是从吃喝睡这些方面体现开来的。
家里的床,怎么睡都舒服,宿舍或出租屋的床,大抵是需要适应一阵子的。
家里的饭,怎样吃都好吃,外面菜系虽丰富多元,但唯独缺乏家里的饭菜香味。
作为山西人,体会尤为明显。
刀削面闻名全国,但山西人真正爱吃的,是自己家那碗妈妈亲手做的手擀面。
山西面食的精髓,全在面条本身之劲道,即使臊子如西红柿鸡蛋这般简单,也能与面条碰撞出惊人的美味。
出了山西,面条大失所色。我在上海吃过好吃的牛蛙面、肥肠面、卤肉面……
但这些面食,对于一个山西人来讲,虽也好吃,却无灵魂。因为它的好吃,仅在于华丽的浇头和卤子之中,面条往往是挂面,没有面食的精髓。
(本段纯属私人体验)
于是,离开山西的我,反倒极少吃面条。因为,一吃就想骂,真难吃!一骂就想家,家里的面真香!
醋也一样,山西省外的醋,缺少内味儿。即使有内味儿,又找不到地道的山西面食,那还吃啥醋,不如不吃!
这样的道理,我想,应该适用于每个地方。
《你曾是少年》里唱到:“你我来自湖北四川广西宁夏河南山东贵州云南的小镇乡村……”
我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大城市,自然带有故土的脾胃和味蕾。
兰州的孩子走出兰州,再难寻觅那碗纯正牛肉面的味道,即使全国遍地都是“兰州拉面”店。
长沙的孩子来到上海北京,搜罗一家正宗辣味湘菜,是那么困难。
即使在遍地湘菜的深圳,也总觉没有湘菜的灵魂,不见长沙的烟火气息。
……如此等等。
长沙一盏灯的地道湘菜大城市的美食,无法穷尽地丰富,我们可以终日涉猎新鲜。但真能寻觅到,胃部的原始满足吗?
这样说来,大城市的压力,首先来自于胃的问题,吃的问题……
睡眠也差不多。由于工作时间长,气候与故乡迥异,往往略显逼仄的出租屋,让我们的睡眠,仿佛永远无法在家里那般,自由伸展。
综上,吃,吃不好,睡,睡不好,没压力,才神奇。
色、人类,来自大自然。即使社会已经发展到如今这般地步,穴居、“飞檐走壁”、满地打滚……的记忆,好像也并不遥远。
因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搞生态建设,就是要让愈发城市化的人类,能够在城市中,满足亲近大自然的原始欲望,否则,很难安心下来……
我在文章《
山和田野——山河田野,北瓜与旱地西红柿
》中提到自己,在上海美团实习那阵,每天下午的夕阳很美。但工作太忙,只能往外瞟几眼,饭点下楼,一般已经天黑。只好心里叹息,没看到上海的美丽天空。
总是阴雨阵阵的上海,特别到了梅雨季节,是真教人心情发霉。
不过,五月和十月,炽烈明媚但不灼热的上海,又是那么的舒服。在这两个月份里,我不止一次地,走在路上,感叹起人生幸福。
那是上海最美好的季节。
交大一景转眼,走进地铁,人与人没有缝隙,我的大腿,被动,贴紧你的臀部。
每到这时,又只想逃离。
在深圳的时候,天空不时就来场暴雨,风起云涌,白日夜晚般交替。写字楼深处,我远远望着,仿佛置身外星球。
有次夜晚11点下班,返家途中,路两旁的店面已经关闭,台阶下方残留的垃圾里,钻出几只硕大的蟑螂,动如脱兔。
路过时,它们竟开始追我,我个北方大男人,落荒而逃,狼狈不堪。
在这个全中国最新欣的城市里,人,有时候,竟也如此被动。
所以,大城市不缺乏漂亮的天色,只是我们忙碌到来不及观看。有谁真的愿意囿于写字楼和996呢。
正因如此,每每见到那纯粹的蓝天,北京的年轻人会那么激动,刷屏朋友圈。
也正因如此,我无比喜欢北京颐和园,这种喜欢,全然与它的文化历史和建筑工艺无关。仅仅是因为园内,北京的高楼大厦全部“消失不见”。坐昆明湖旁,只剩下粼粼波光和声声鸟鸣,老北京的那种美好和风味,颇能领略三五。
高楼大厦间,难以喘息,因此,城市年轻人每当有钱有闲时,就去旅行。但这也往往很难。
旅行的意义,就是去接近美好声色,回归本初,回归对大自然的原始向往。
与好朋友们漫步东黄山乡野曾经看不起乡野村夫,觉得他们无趣,不晓得出门远行。
后来方觉,他们抬头便是天空,而不是中央空调与吊顶背板;
他们低头就是田野,而不是回不完的消息和满满的电脑桌面。
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无需远行,他们本身,就在远行。
安徽东黄山,母亲与双胞胎甘肃甘南桑科草原,骑马少年
说回主题,大城市间,被剥夺了接近自然声色天性的我们,压力岂能不大。
性、很多朋友圈热文,都以诸如[大城市的年轻人,没有性生活]这样的标题,以耸人听闻。
这当然反映了部分现状,十来点才下班的年轻人,首先就没对象,何来性生活。即使有对象的,一天下来,也不剩多少力气。
但这一定不是全貌。我们不妨将这里的“性”,延伸至人类的情感世界,回归到最简单的爱情、亲情、友情这三方面来看。
先看爱情。爱情在大城市是稀缺品吗?不见得。但不得不说,大城市里,四五十岁不结婚极为平常,大家也不会随意过问。
很多人向往这样的自由,感情是个人隐私,而非小地方里,像件邻里乡亲重要的社交事件。
客观来讲,除非去往大城市前,就已经有了恋情。否则,一头闯进去,确实很难在工作和生活压力之余,去开启一段有缘分的情爱。
可是,大城市里,人又是那么的孤独,恰恰是那么需要爱呀。
于是,最终能在大城市待下来的,一定多半是找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一起奋斗、买房、互相促进、互相抚慰、压力倒也不算什么了。
我身边很多例子,留在上海的亲师兄亲师姐都是如此,有了自己的家,有了宝宝,简单而幸福。
再看亲情。无论我们多么讨厌父母,对于绝大数人来说,内心深处,依然最为眷恋双亲。身处大都市,与父母相隔千万里,这种思念本身就牵扯心灵,成为年轻人压力的来源之一。
常常会想,我的父母终将老去,在大城市的我是否不忠不孝,今后如何赡养他们?未来,我的父母来大城市的话,他们老旧的人际关系怎么办?他们能适应这里吗?他们愿意来吗?……
最后,来看友情。和爱情一样,这是能让我们在大城市待下来的重重重要因素。同事关系再近也是同事,但朋友同学则全然不同,即使周末花一两小时坐地铁,去城市另一端找同学朋友坐坐吃吃,也是一种极大的情感寄托。
所以,大城市压力大的年轻人,往往是在爱情、亲情、友情三方面不太顺利的人。
情感没有依托之处,便只剩孤僻和愈发的神伤。
也、本文并非一篇批评大城市的文章,仅仅是立足客观现实,从细微处,寻觅城市年轻人压力的症结所在。
笔至此处,能明确的是,身处大城市的年轻人,应去抓紧开启一段恋爱;走出出租屋,和朋友同学社交,参与户外活动。
或者,让妈妈送些家乡食材,自己做来品尝,寻觅家之风味,又或者,至外地旅行,重觅对声色的喜欢……
以上种种,均可很大程度地,缓解都市压力。
深圳华强北,夜晚的人群围拢事实上,大城市的好处是不可磨灭的存在,即使我控诉都市压力,但也依然喜欢大城市。
知乎作者小七这样精准描述了大城市的几点好处:职业与发展前景、后代的教育与未来发展、便利生活与格局眼界、多元的选择和公平的环境、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
劳力士大师赛、喜欢歌手的演唱会、典雅的歌剧与戏剧、青春洋溢的音乐节、大方善良的国外友人、外滩3号的老克勒风情……我依然感谢在上海曾经遇到的这一切。
但我也永远记得,身处交大,总感觉自己不够优秀,因此而无限懊恼,若能接受自己的不优秀,不再纠结于此,仅努力在自己的跑道里提升自己,停止无意义的内耗的话,研究生生涯应该会更加开心和完美吧。
毕竟,如果你的心是平静的,大城市和乡野,没差。
范玮琪唱“我们可不可以不勇敢”、
任家萱唱“你可以很坚强,但不用勉强”……
平静,对于大城市的年轻人来说,终究较为难觅。
因此,要是想要解决食色性也的问题,怕是真的需要一个家,稳定下来,大家都奔着在大城市买房,这便就不奇怪了!
最后,想起在交大研会微博做小编的时候,负责发晚安帖。一开始不知道发什么,搜一些名言警句,做成矫揉造作的文艺模样。我亲师姐冰姐提点我,没必要写这些。
那么,我想用她置顶微博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归根到底,你需要找到的是你自己。
无论你在哪里,做你自己。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