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读书思维导图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by奥野宣之

2018-12-04  本文已影响444人  Mihook

这本书由奥野宣之写作,张晶晶翻译,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作者还写过《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也是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由苏萍翻译。

我觉得这两本书应该先看这本如何有效阅读,然后再去看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实对阅读的一种补充说明,更加详细,但是两本书的内容部分重复。

这本书其实主要是关于如何做笔记,以及如何查找读书笔记和应用读书笔记的书。前面关于如何选书大概和信息整理有些重复,就是利用平时整理到的信息进行记录,做成采购清单。

本书的读书步骤

首先介绍下书中介绍的选书和采购清单的制定

采购清单应该包含的内容:图书名称、作者、出版社,有了这些信息,基本上就能一对一的进行买书行为了。

关于这个采购清单的制定,作者建议无论是何时,如果你读到什么内容,让你觉得你遇到了本好书,都要把它记下来。如果你喜欢的作者在他的书中有参考书目要记下来,如果你在思考什么或者看到什么让你感兴趣的内容,记下来,然后可以上网搜索相关书籍的信息。当然对于这个清单,也可以上网去看看简介,目录或者前言,这样有助于你更好的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决定是否要购买这本书。我不建议将别人的观点作为自己是否买书的依据,因为每一个人的口味都是不一样的,我喜欢的书推荐给别人,有的人就会觉得很好,有的人就会觉得很一般。所以别人的评价只能参考,不要作为主要依据,你可以去实体店看看这本书,然后再决定是不是真的要购买。

如何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呢?

我们不可能预测出“怎样才能遇到想读的书”,所以不要去分类,直接把信息都罗列在笔记本上反而更好。就这样,一本笔记既可以是读书笔记,也可以是剪报本,还可以是创意随笔

 我们经常说“要对所有事物抱有好奇心”。好奇心固然很重要,但如果不随时记录下来,也只会是一个漫不经心的小想法。瞬间的思考就像沸水里的气泡,只会出现一瞬间。如果马上把想法记下来,就算字迹再潦草,也比什么都不记好得多。以后看到这段笔记,可以从这个小小的想法展开思考,说不定能得到一个绝妙的创意。

只有坚持下去,读书笔记才能发挥作用。读书时应该时刻记得这个目的,正确地对待写读书笔记这件事。

到底应该怎么去做笔记的?

第一步:做记号

①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②重读读完一遍之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另一个角也折起来。③标记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如果无法折角,也可以采用标签法

第二步,抄写笔记

再读一遍③中的内容,把最后还是无法舍弃的内容抄在读书笔记上就可以了。

第三步,根据摘要内容,整理并记下自己的想法

在这里,作者介绍了他的 “葱鲔火锅1式”读书笔记。即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具体例子如下:

[080715]《决定人类未来的50件事》/杰西卡·威廉姆斯/草思社

○自杀者中有三分之二是因为抑郁。(P180)

☆作者说,世界上的自杀者比在战争中死去的人还要多。人类在战争年代会死亡,在和平年代也会死亡,真是不容易。

○所谓奴隶,就是被剥夺了人权的人。即使是这样,奴隶社会中也存在对待奴隶人性化的情况,奴隶们在饥饿或者生病的时候是可以不工作的。但在现代社会,奴隶就是一次性的财产,被贱买贱卖。

☆以前的奴隶是长期雇佣制,而现在的则是因为抵押贷款而被人身买卖。为了事后不留麻烦,奴隶们被送去做合同工或零工,被任意驱使。一个人活在世上,最不可或缺的到底是人权还是金钱呢?

其中,“○”后面是摘抄。要保持原汁原味的摘抄。“☆”后面则是自己的评论,写一些对摘抄内容的感想、思考或补充说明。只要记得重点放在“摘抄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文章”和“写主观评论”上即可。即使客观上很重要,如果眼前的信息无法与自己在感性层面上产生共鸣,那么再读多少次也不会有感想。即使是一句“我觉得这句话很不错”,也是可以的,毕竟开始系评论了就是个很好的开始。

要找到自己觉得最能代表这次读书体验的语句。举个例子,同样是比喻,把一件事比喻成下棋和打棒球在人心中引起的共鸣是不同的,这就全靠你的主观选择了。

抄写太长的文章太麻烦,但又找不出合适的关键句的时候,可以把小标题抄下来。

笔记可以在放置一段时间后整理,毕竟经得起考验的文章才真有价值

也可以采用剪报式读书笔记

书腰:把书腰剪裁成适合笔记本的形状后粘贴在笔记本上。书腰上不仅印有提示书中内容的关键句,还有作者的照片等信息,贴在读书笔记上可以加深印象。·信息卡片:卡片上印有书名、作者和出版社等书籍信息,可以节省抄写时间。·书签:每个出版社的平装书或新书中都可能夹着不同样式的书签。在书名旁边贴上书签会很醒目。·其他:也可以把夹在书里的广告、宣传单等与书相关的部分剪下来粘贴在笔记本里。

第四步,阅读别人的书评

写完读书笔记以后,如果笔记本里有这本书的书评,建议阅读一遍这篇书评。此时阅读书评,就可以参考“第三方的观点”,换个角度审视自己的这次读书体验。于是你会发现,“原来对自己来说有着某种意义的书,在这个人眼里是这样的”

笔记塑造生活

如果有些书真的令人爱不释手,或是需要经常重读,可以放在家里取放方便的书架上,不必丢弃,只留下真正的好书。丢弃其他书籍时,你会有一丝不舍,因为这可能是你与这本书最后的诀别。所以,至少要做好读书笔记,在想起那本书的时候才能有所慰藉。

如何通过重读笔记提高自我?

首先我们需要区分两个概念,“吸取精华”意味着原封不动地吸取书上的知识,而“读书体验”具体如下:“书上写的这些,我是这么理解的……”“以此为契机,我想到了这样一件事……”对比之下你会发现,只有在读完书后对书中内容做出反应,进行主动思考,才能真正掌握这本书的内容。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才会在第三章强调一定要把自己的感想写在读书笔记里。读书笔记是一种升华工具,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

学会重读自己的读书笔记,温故而知新

写书评。想办法完全接收并消化书中的内容,这样才能将“借来的”思考准确地转变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信息重组,进行创新

 “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在《创意的生成》一书中如是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