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的小说语言
重读刘震云先生的《吃瓜时代的儿女们》,虽然已经知道故事大概,但一打开书,还是手不释卷地一口气读了一半。
所谓读书,其实就是看书。但读的动作是在脑子里进行的,换句话说,看见得每一行字,在脑子里就有一个声音把这句话读出来,很多时候,那个声音用的不是普通话,而是方言。
刘震云先生家就是我们这的,他的小说语言在我想来也是用方言写出来的,所以脑子里那个声音用方言把每句都读出来,更亲切,容易走进故事,也更容易走近人物。
曾经新书刚出版时,我读过一遍,还写了点读后感,现在已经淹没在简书这八百多篇文章里了。这次重读,除了感慨他把人物心理描绘的淋漓尽致,还发现了另一些东西。
一个是布局,所谓吃瓜时代的儿女们,讲的当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每个喜欢当吃瓜群众的个体,所以他讲了四个不太想干的人的生活。牛小丽为了给哥哥娶媳妇被骗,然后自己千里找人,人没找到倒把自己找成了“良家妇女”。李安邦身为高官,却每天过得不开心,腹背受敌。剩下的杨开拓和马忠诚的故事这次还没读到,一个是表哥,一个是退休老干部——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人。
在我印象中,刘先生的小说人物大多是一闪而过,出场之后,起过作用就消失了。很少有千里伏线,让读者在后面找到熟人的。比如母亲通奸跟人跑了,从此再无音信。多年后,牛小丽千里寻人,在异乡火车站呆了半个多月,在路边发现了一个人很像她母亲。
如果是其他作家,这个故事可能就把千里寻嫂变成了千里寻母,可是刘先生只是跟读者开个玩笑,越看越像的牛小丽,走到近前,发现不是,于是继续自己的寻嫂之路。
这就很真实了,真实的不像小说,而像生活。
不过牛小丽最后因缘际会,还是找到了跑掉的宋彩霞,要回了十万块钱。不过不是遇见,而是把自己变成了宋彩霞。
这个宋彩霞又在后面联邦的故事里出现,把两个故事串了起来,让人们感受到,无论是高官还是农村妇女,各有各的烦恼。
另外一个是语言。
这次读他的书,发现他喜欢用短句,尤其是描述人物的时候,几乎不用成语式的形容词,而是简短有力的几个字,就把人物形象刻画了出来,很见功力。
比如那个神奇的一宗大师:
瘦,穿一身对襟褂子,拿着水壶在院子里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