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爱你的邻舍
感谢神,今天能有机会站在各位老师和同学的面前,藉着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和大家分享一个题目:当爱你的邻舍。我相信对于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大家都不会陌生。但是如果我要问:这个比喻究竟在讲些什么?它有那些教训?路加为又什么要有特别的将它写入到福音书中,或许就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各有各的说法,也各有各的体会。为了更好的理解这段比喻在分享之前,我想我需要邀请弟兄姊妹来回顾两件曾经被广为报道的事件;一件是:2011年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7分钟内18位路人无一人深处援助之手,最后是一位拾荒的老人将小悦悦拖到路边,等救护车赶到时孩子以无力回天了;另一件是:河南驻马店一名女子跌倒在斑马线上被两辆车子先后在8分钟内碾压,20人经过无人伸出援助之手,最终白衣女子因失血过多,死亡。当我们看到这两件事情的时候我不知道弟兄姊妹有何感慨,但我想问的是:假如你当时就在这两件事故的现场,你就是从小悦悦或者是白衣女子身边走过的路人甲,在救人但可能会自找麻烦的情况底下,你会怎样做?也许你会觉对这个问题过于尖锐,但作为基督徒的我们,难到不是时刻都在对面对着这个世界各种尖锐的挑战吗?或者你为此感到不知所措,那么就让我们一同来看看主耶稣是怎样说的吧!
一.当爱邻舍的命令(25-28)
很明然这个比喻是路加所特有的,因为《路加福音》中一个很重要的主旨就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寡妇、儿童、有病的)。在这个故事中,路加以“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作为故事的开头,这说明法师的认知和动机的是不合理的,因为“试探”在福音书中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词语,耶稣受试探时候对魔鬼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用的就是这个词。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律法师会问耶稣这样一个问题,或许是因为他刚刚听过耶稣所讲的道,他从中听见过关于永生的信息,但他对耶稣所讲的表示不以为然,所以便藉着这个问题向耶稣发难,挑战耶稣;又或许是因为,这个问题可能是犹太人常常向拉比所请教的问题,耶稣既然四处布道,那么律法师自然会用这个犹太人最为关心的问题试探耶稣,想要听一听他的高见。不过很遗憾,耶稣并没有直接回应他的问题,而是基于律法师的身份,改变了这个问题的焦点,将问题的焦点从律法要求该怎么作,改变为“你是怎样体会律法的?”你念的是什么?”。换句话说:耶稣实际上是在说,你问的问题你自己应该已经有了答案。因为,答案就在你所念的律法书上。于是,我们看见这位熟悉业务的律法师,很快的便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犹太人将律法师分成三等:一种是负责专门抄写圣经的,除了偶尔在会堂宣读一下圣经其性质与文士无异;一种是会堂里比较专业的拉比,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回答百姓所提出的宗教问题,并且给予正确的指导;最后一种不仅具体回答百姓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律法也有很深入的研究。这个比喻中的律法师可能就是属于最后一种。要知道犹太人可是将摩西五经细化为613条律法中,其中248条为必须遵守的,365条为禁止准守的,条条框框相对繁琐,这位律法师能够直截了当、斩钉截铁的一语道出律法的精要就是:“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也要爱人如己”,可见其业务之娴熟,造诣之深厚。律法师引用申命记6:5节和利未记19:18中最大的诫命来回答耶稣的问题,也正合耶稣的心意,因为耶稣也教导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其次也要爱邻舍如自己(可12:30-31)。由此可见,这个律法师对爱邻舍要求了如指掌。
二.当爱邻舍的精意(29-35)
毋庸置疑律法的要求这个律法师他是知道的。但很多的时候,一个人知道一件事应该怎样做,是不是你就意味着他一定愿意去作呢?一个人明白了真理要求,是不是就意味着他一定有能力遵守呢?我想这可能就要因人而异的。显然,耶稣是看出了这个律法师的真正问题,他的问题,并不是“不知”的问题,而是“不行”的问题。所以,在28节最后结尾的地方耶稣告诉这个律法师说:“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28)。耶稣是在反对“因信称义”吗?是在倡导“靠行为称义”吗?当然不是。耶稣将律法师带回到律法上,不是因为律法能使人得救,因为血肉之躯没有一个人能因行律法称义(加2:16),而是因为律法显明人对救恩对需要。律法是训蒙的师傅,将人引向救恩。人不知悔改,神便用律法来使人知罪(罗3:20)。律法师傅的回答的正确的,按理说耶稣与他的对话应该到这里就终结了。然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29节告诉我们:“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这是个很中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暴露了他向耶稣提问的本质就是为了试探主,同时也显明了他对自己是否拥有永生并没有把握。换句话说他知道自己没有永生,因为律法要求的他并没有去做。但他想为自己找一个没有永生的藉口,他想证明自己违反律法是有道理的,所以他问,“谁是我的邻舍呢?”。或许是为了让律法师知罪,又或许是要引导律法师让他脱离宗教上的“假冒伪善”,所以,耶稣特意给他讲了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
这个比喻很可能是件真实的事情,且涉及到几个背景,第一个就是耶路撒冷和耶利哥城,从地理位置上说耶路撒冷在众山环绕的高处,而耶利哥则在靠近死海的平原。两地相差约有27公里,由于海拔上的落差大、坡陡峭、石头多、丛林密、居民少,非常适合作为强盗理想的藏身之地。这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的人恰巧就落入到强盗的手中。第二个是,撒玛利亚与犹太人;这是BC721年北国以色列灭亡后驻留本地的犹太人和外邦人结合所产生的混血儿,由于他们不仅在血统上不纯,加上信仰混合主义的宗教,为被掳归回的犹太人所不齿,彼此仇视,相互敌对;第三个是:油和酒;这两种物品在希腊文化圈内和犹太社会中都是出门原形时常带的常用物品。其中油是用来止痛帮助愈合伤口的,防止伤口崩裂;酒则是用来消毒的。为什么要介绍这行背景呢?因为对这个比喻最可怕的解释就是将它当中一个寓言,仿佛每一种东西都有自己的象征性。奥古斯丁曾经就曾将这个比喻严重的寓言化。
从内容上看,这个比喻非常特别。因为这个故事讲述的并不是犹太人帮助撒玛利亚人、也不是犹太人帮助那个被人“打的半死”的同胞,而是撒玛利亚人帮助那个被“同胞刻意遗弃”的犹太人。在比喻中,撒玛利亚人爱那些恨他的人,并且出钱出力、冒着生命的危险搭救这个“被打的半死”的犹太人的行为是对“谁是我的邻舍”这个抽象的问题最为具体的回答。“谁是我的邻舍”对犹太人并不包括外邦人,但撒玛利亚人却用实际行动证实了爱邻舍的精意。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当律法师问这个问题时,他期望耶稣的回答是:犹太人是你的邻舍。但耶稣并没有这样,反而是用撒玛利亚人的比喻来启发和引导他,使他明白神的救恩不仅有份与犹太人,也有份与全人类。神爱犹太人,神也爱所有人。神叫日头照好人,也叫日头照歹人。我们不知道比喻中的祭司和利未人为何从“伤者”的身边走过而没有伸出援助之手,或许是因为律法上规定献祭者不可触摸死尸,以免沾染不洁(民19:11-13),尽管这个人只是半死,但仍旧会有突然死去的风险,这样将会使他们一些失去侍奉的机会。又或者是担心这位受伤者只是一个“诱饵”会不会给自己带来生命的危险,总而言之,他们一定会有许多的顾虑和担忧,也许他们也曾犹豫过,也曾动过怜悯的心,不过最终并没有实际的行动。不难看出,这个比喻非常具有讽刺性,站在道德和律法至高点上的祭司和利未人没有行出的律法,却被一个受人藐视的撒玛利亚人行了出来。耶稣以这样比喻来回答律法师“谁是我的邻舍?”的发问,我相信对于律法师而言,即是一种提醒,也是一种震撼,因为这完全超越了他对邻舍的理解以及犹太人对邻舍的认同。很明显,在这个比喻中耶稣关注的焦点和律法师不同,律法师的问题是:谁是我的邻舍(29),意思是:我要帮谁?;但耶稣的问题是:谁是那人的邻舍(36),意思是谁需要我帮忙?谁需要我付出爱和怜悯谁就是我的邻舍,并部分国籍、种族和信仰。
三.当爱邻舍的实践(36-37)
律法师之前知道要爱邻舍而没有去行,是因为他一直还活在宗教和自我的偏见里,因此他不知道谁是他的邻舍,当然也不知道该如何行。现在既然在耶稣的循循善诱下,他已经明白了“谁是我的邻舍?”明白了这个比喻中袖手旁观、见死不救的法利赛人和利未人正是他自己,耶稣当然不会错过向他发出“你去照样行吧!”的邀请。这个比喻不仅告诉我们有时候一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人,可能会比我们更加符合神的心意。同时也提醒我们若要我们成为别人邻舍,就需要时刻在生活中学会回应别人的需要。一个人怎样可以成为邻舍?祭司何撒玛利亚人人的分别不在于他们明白多少知识,也不在于他们耳闻目睹了些什么,而是在于他们在耳闻目睹别人的需要之后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在这个比喻中,只有撒玛利亚人动了慈心,并且出钱、出力的献出了爱和舍己的心,只有他不仅看见了,并且还有奉献、感受和服侍。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这个世界充满了太多的需要,令我们不知道从何下手。或者不知道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善这些状况,但很多时候这种想法可能成为袖手旁观的藉口:假如我不知道从何入手,那么我根本不会开始伸出援手;假如我不愿伸出怜悯的手,那么我们也不可能真正意义上成为别人的邻舍。面对这种情形,比较正确的态度是:从你身边的人入手,从你身边的环境入手,从自己有感动和有能力帮助人的地方入手。很感恩在我们生命中就曾遇到过不少这样的人,2014年我生父传来病重的信息,那个时候我正在广东读培训班,可以说那个时候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但令我感到非常意外的是当同学们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仅仅只有20来个人的班级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为我凑齐了3000多块钱的经费,而他们当中绝大部分都说来自河南及江西农村的。2015年我来神学院学习,一位香港的弟兄得知消息后,每年开学都会问我需要什么书籍,不要和我客气,我在香港卖给你,而这位弟兄也只不过是一位普通的传道人而已;在深圳一位素未蒙面的姊妹连续两年供应我在这里的学费,如果没有这些好的邻居,我可能走不到今天。当然在生活中,我也尝试力所能及的去作别人的邻舍,每一次在群里面看见轻松筹、水滴筹只要是经过熟悉同工和牧长所证实的也都会有所表示,虽然不多但心意到了。
亲爱的弟兄姊妹,神从来没有要求我们去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但在某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你看见人的需要,并且你有这个能力去帮助他时,神却要求你“照着去行”。我们不可能成为所有人的邻舍,但所有人都可以成为我们邻舍中的一份子,这是神的要求。神要求我们都能够像撒玛利亚人一样,用行动去见证我们的信仰。所以在这里我也邀请弟兄姊妹,从现在开始我们都立志去做一个好的撒玛利亚人。以我们学校为例:马上就有新生进入我们当中,他们来到这里可能有些人并不熟悉这里的环境,当他们有需要的时候,你可否主动担当他们的导游呢?当他们对学校的生活感到疲倦和压力时,你可否用神的话鼓励和作他们的陪伴呢?当然,已经在这里的同学也是一样,当你看见别人需要时,千万不要塞住怜悯的手,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可以在经济上帮助他,也可以在祷告中帮助;可以透过神的话语帮助他,也可以身体力行的服侍他。比如:当你看见有同学需要安慰时,你有否用神的话语鼓励他;有同学感冒不适时,你有否递给他一杯热水;有同学经济拮据时,你有否在力所能及的情形下,给予适当的帮助;有同学生病卧床时,你主动照料;有同学深出软弱时,你有否陪她祷告;可以说每一个小的动作,每一个处于怜悯和爱的行动,都会使中南更加美好,都会使明天更加美好。
现在,我邀请弟兄姊妹静下心来,闭上眼睛思想几个问题:
(1) 你曾遇过好撒马利亚人样的邻舍吗?
(2) 谁是你现时的邻舍?
(3) 怎样打算怎样在学校、教会、家庭和生活圈子实际地实践爱邻如己?
(4) 现在谁是你优先要服侍?
好,此时让我们一起来,手拉着手为你身边的同学祷告,为你有感动的人和事件祷告,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爱的邻舍,活出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