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天】微信聊天中语音使用场景分析
微信用户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语音?今天来分析下微信聊天中语音的使用场景,以及使用语音的利弊。
从我自己的使用经验,使用语音的场景有以下三种:
一对一聊天时,谈论内容为非正式的闲聊,信息价值较低,属于朋友间分享心情或者吐槽。
这种场景多为晚上下班回到家后,这种语音信息二次收听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使用语音的出发点是因为对方先发语音,由于手机打字太慢,但是要说的话比价多,就会选择用语音来回。
一对一聊天时,谈论内容涉及到工作,信息价值比第一种情况高,属于一次性的信息传达,比如同事间同步工作进度和突发问题解决。
这种场景多为下班后出去玩遇到工作紧急问题,需要快速将问题解决方案告诉对方,由对方去执行解决。基于双方对语音涉及的内容都有共同的认知,可以清晰的表达和理解。二次收听的可能只存在于首次没听清,也是只限于当下场景收听。
以分享为主题的群聊,比如大多数的微课分享都是采取主讲人语音讲课的形式。
这种场景下一般是处于全员禁言,只能由主讲人发布语音,并在分享结束后主讲人语音回答QA环节。为了纪录和总结,通常都需要二次收听甚至多次收听,才能将一段长达60秒的语音内容重点提炼出来。虽然不利于纪录,但为了增强直播效果,大多数分享还是采用这种形式。
由上可见,语音在微信中的使用场景并不是很多,原因有:
大多数人在上班时间是使用电脑版微信,语音不适合电脑端的使用场景
语音不利于搜索,要想找到某条特定内容只能一条条去听,所以一般重要值得纪录的信息都不会使用语音。
语音使用场景不适合公共场所,比如地铁上对着手机说话看上去很傻。
用户多年的发短信习惯养成,回复信息下意识是使用文字。
陌生人群聊时,语音会戳破神秘感,将本来隐藏的个人真实属性曝光,想象一下一个吴彦祖头像的人普通话特别不标准,好感度是不是直线下降。
群聊时,不发言只看消息的人,看文字更直观、准确
语音不能转发,不能像文字一样实现信息传播
所以,无论是从实用性还是心态上,微信用户会更倾向于使用文字。
个人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本人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