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想法心理

不评判2-评判是痛苦的根源

2023-01-14  本文已影响0人  陈奕和

头脑是关系硝烟弥漫的战场,所以评判从头脑心智当中来,在念头的世界发生。

那么我们就要进去了解一下,到底头脑的机制是什么?这个评判的工作机制,这个脑袋瓜它是怎么转的?每天你冒出了这么多个念头,一秒钟你可以升出那么多的念头,所有的这些念头它遵循着同样的一个机制在自动的运转。

大家可以把头脑理解为是打理你的整个生命中的一个保安队长。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你的生命有一个庄园,在掌管这个庄园的一切安全的这个人,那个保安队长,他要帮你这个主人做的所有的事情是什么?他是一个防卫的系统,他要保证这个庄园当中所有的财产不能丢失,对吗?那这个部分就是,他会帮助你去控制最小的损失来保护你的这个利益的安全利益的最大化。

所以头脑这个最厉害的生命庄园的保安队长,他的机制就是这两条:争取最大利益(趋利)控制最小损失(避害)。

你每一天的过程当中会做大量的选择和决策,可以说的一生当中,生命的品质是不是有你每一天当中,做的一个又一个的选择决定而构成的,尤其那些关键的决定。

比如说大学毕业,你选择留北上广还是回老家,你选择哪一个人做你的男女朋友?要不要和他步入婚姻的殿堂?要不要去这家公司?要不要和那个人创业?要不要在四五十岁的时候离开这座城市,到异地去发展?年底了,要不要这个跳槽?要不要换工作?我敢不敢出来创业?所有的这些都叫做人生的关键选择,对吗?

那我们一生的这些生命品质就是由一个一个大大小小的选择所构成的,那当你每做一个选择,头脑的机制就是这两条系统在运转,第一个头脑在帮助我们帮助这个主人来争取最大化的利益。第二个帮助你控制最小的损失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甲乙双方在签订一份合作的合同,在订合同的过程就是这两个人的大脑之间的较量,比如说甲方和乙方,我举个例子,这个公司的这个采购想要去买供应商的一个很好的产品,在商城区上架,这两个人就这一份订货合同,头脑跟头脑就开始这个较劲儿上了。

那采购总监说这个厂长,你的这个账期可不可以给我三个月,能不能给我第一批的尝试的赠品,我让我的老用户体验一下?

然后厂长说账期三个月,不行不行,你能不能够一个月?一个月,我的公司还可以,这个我资金周转压力很大的,我们这个小工厂啊,这个啊耗不起啊!三个月,你这个量大的话,我就玩不转了。

好了,那采购就说一个月不行,那两个月?这两个人在做什么呢?在互相的为我方争取最大化的利益,对吗?采购说要赠品,比如说双十一来了啊,你能给我来100份,让我们这个直播间的主播们可以抽奖吗?厂长说不行,100分太多了,50份可以吗?

双方是不是都在为我方争取最大化的利益?继续,采购总监又说了,他说万一这个我收到你的货,用户收到了以后,产品有质量问题,他们要求双倍赔偿,在合同写出质量问题,甲方这个工厂要负责用户所有的这些损失跟赔偿,而且你要给我们双倍赔偿。

然后厂长说不行不行,不能双倍赔偿,这个只能够给你退换货,比如说你收到的这箱水果烂了,我给你换一下可以,我不要赔偿。两个人就这些条款和细节是不是一条一条的谈下去。

你就会发现合同体现的过程就是头脑机智的过程,双方都在尽量的为我方去争取最大化的利益,然后把可能的损失控制到最小。

比如说你去租店铺也是一样,你可能跟房东讲这个能不能不要三按一租,两按一租行吗?能不能不要收转让费,或者说转让费能不能够减半?所有的这个过程你都在尽力的趋利避害。那对方也是,他会尽他最大的能力来争取最大的利益,并且控制最小的损失,为什么要收你押金?就是怕你对房屋没有好好的保护,把这个店铺弄的很糟糕等等。

他要控制最小的损失,所以会先收几按几租。收押金的意思也是想要去控制最小的损失。以上这些是我们头脑的一个机制,所以,大家记得,头脑它的工作机制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趋利避害,这就是你做一切选择,大脑的自动运转的机制,就是趋利厉害

趋利避害,它其实是一个头脑价值判断的系统,什么叫价值判断的系统?你的大脑的自动运转,它会帮你自动的去分辨,今天来找你的这个客户,是能够给你创造价值的,还是对你没有用的?这个人是成功的人还是失败的人?是有钱的人还是这个没钱的人?这个人是社会地位高的?还是没有什么权势的人?这件事情我值不值得投入?这只基金我值不值得买?能赚还是会赔?这个创业项目我能不能投资?我投了是会成功还是会失败?这件事情对我来讲,这个结果较好还是坏?

当我的孩子去了世界500强,这个是一个荣耀,如果他去了很差的一家不知名的企业,好像在亲朋好友面前就说不太出来,为什么?为你的大脑当中对于什么样的事情是光宗耀祖,是好的,什么样的事情是成功的,是人上人的,你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个价值系统,你已经有了自己于这个世界的观念。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你评判所有的人是好是坏,是善是恶,是值得交还是不值得深交?

你已经全部有了自己的一个价值的判断,因而你有了在行为上的种种的选择的偏好,你有了自己个人化的喜好。所以依着你的价值判断的系统,比如说哪怕出来和朋友吃顿饭,为什么有的人就会去吃麻辣烫,麦当劳火锅,烧烤?为什么有的人就会选中餐?有有青菜,有上汤什么的,或者是这个用蒸的,不要炸的,不要辣的,为什么这样?因为你的价值判断里面已经形成了你对任何的人事物,什么叫好?什么叫坏?什么叫有价值,什么是没有?什么对你觉得是好的,有用的?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个价值判断的系统。

而这个趋利避害的价值判断系统正是我们大脑的机制,它是基于二元对立来运作的,什么叫二元对立呀?就是你认为所有的事情有幸运的事和不幸的事,有那种开心高兴到飞起来,也有那种痛苦,觉得生不如死的。

你会发现我们所有的体验是不是都在这样的二元的过程当中,就像水的温度有冷有热,所有的一对一对的,全部是反义词。大家想象一下,一旦你把考一百分,这个锦绣前程,金榜题名叫做是学子的人生一个成功的话。如果你的价值判断有了这个定义的标准,那么考不到100分,没有办法考上重点本科的孩子,你是不是就觉得他们是失败的,是表现的不够好,不优秀,不棒,不听话的人?

因为你已经有了你的价值的定义和你的判断的一个标准,所以我们的很多的痛苦,恰恰是来自于大脑帮助我们趋利避害的这个价值判断的机制。

他本来是可以保护我们,就像双方合作的时候,怎么样去维护我方的利益,但是如果你在当下没有觉知去使用大脑,大脑自己做主。那个保安队长,有一天他说他是生命庄园的主人,说主人你不用管,不用想,我这保安队长来帮你承包整个庄园所有的决定。你就在你的这个床上睡着就行了,你不要醒过来。所以这是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的状态,那个生命庄园的主人没有在觉知当中,他在睡去,他在睡着了的无意识的生活的状态,那个保安队长大摇大摆掌管起了生命庄园的一切的事物,就是这样的一幅景象。

问大家一个问题,评判的根源到底他来自于过去还是现在还是未来发生的事情?请回答我!

大家要搞明白,评判这个东西从时间的哪里冒出来的?原来我们的评判的根源,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不符合你的价值判断

大家留意哦,你所有评判的人事物都是在过去已经发生了的事情,评判的根源是什么?是过去已经发生的那件事情,他不符合你的价值判断。

比如说孩子考砸了90分回家,你觉得孩子一定要考95分,能够保住全班的前十,他上重点本科才有希望。如果孩子这次考了90只回来,如果你的价值判断是一定要95班级前十才行,他才是一个优秀学生,未来才有希望。如果你的价值的定义是这个的话,那么还是考砸了回来,就容易生出评判。

所以评判的根源,大家记得:它是来自于过去已经发生的那件事情,这个事儿的结果不符合你的价值判断,不符合你关于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幸运的,什么是那种对的事情,而不是错的。所以符合你的价值判断的时候,你不会生出评判的,评判的根源来自于这里。

让我们进一步的来剖析到底评判的原因是什么?在我们的一生当中,是不是经常会有各种负面的情绪陷入痛苦当中,而痛苦的根源来自于评判,那为什么会有评判呢?

当已经发生的那件事情,过去发生了这个事情的结果和你一开始对他的预期不一样的时候,低过你的预期的时候,你就不满意了,对吗?你就会开始生出评判,所以评判的根源,今天要继续的一步一步来分析。

第一个评判的根源来自于事先的预期,什么叫事先的预期,你对过去发生的那个事情或者未来紧跟着的事情,比如说你开了一个店,一年后希望能够赚个500万,你对那个500万,赚钱这个结果有了事先的预期。如果说一年的时间到了,500万没到手,反而你赔了,这个时候叫做跟你的预期怎么样?相颠倒的现实,和你想要的不一样,你想要的是成功,是赚钱是丰盛,怎么现在还赔钱,还欠一屁股债。这个时候,我们对事情的结果事先的预期达不到的话,就会失望了,失望了之后就容易生出抱怨,不满啊,伤心啊,所有的这些情绪随之而来。

第二个,我们要分析的评判的原因是因为信息的缺乏,比如说对别人背后的那个原因,你是不知道的,那个信息是不同步的,你对于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你不知道,比如说你看到有一个大学的女孩子,一直泡夜店,喝的醉醺醺的,又换了一个又一个男朋友。如果你看到这样的一个景象,对他生出评判,哎呀,这个堕落的少女啊,怎么可以在大学生就这样啊,然后你就开始有了评判。可是如果在补充一个信息给你,就是这个女孩儿,他的家庭是一个破碎的家庭,妈妈跟另外的一个男人跑了,这个女孩在上一段恋情当中受了很大的一个伤害,被甩了,被欺骗了,家里面老爸也不管她,没有什么人关心她。

当你越来越多的了解她真实的家庭生活,更多的信息补充进来的时候,你是不是就对她的行为,为什么选择这样?为什么要很随意的来马上进入下一段恋情,因为他把下一段恋情当成是忘记上面的那个伤痛的一个解决方案。

所以你眼中的问题,往往是那个人眼中的解决方案而已。当你看到,突然发现,学校老师说这个孩子在学校不听话,打架,玩游戏什么的,你就怒火三丈,马上要去大打出手教育孩子。

可是如果再给你更多的信息,就是孩子,为什么他要选择成为那个所谓的问题少年?就那个问题,为什么他要选择去打架,你在细问下去,有可能你发现,他打的那个人,可能已经拉了一帮人扬言要打他,是学校里欺负别人的孩子王,或者说那个人辱骂了他的爸妈,当你还原了更多更多的信息的时候,你有了更多的对他为何采取这个你不理解的行为,你就多了很多的理解。所以,有的时候你眼中的问题是别人眼中的解决方案。

再比如你发现父亲突然开始喝酒大醉,那你不理解的时候,你就觉得,他真是的,这个伤肝,对身体不好。当你有更多的信息还原的时候,你可能发现父亲在今年这个疫情的情况,他面临着被公司炒鱿鱼,他年纪最大,今年的业绩也不理想,他已经偷听到小道消息,可能要在下一步就要把他淘汰掉了。

如果你有了更多的信息,你就会发现你眼中的问题恰恰是对方逃避焦虑,避免更大的痛苦,他不得不选择的,在他的智慧,他所有能选的解决方案里,他选择了这个。你会发现因为信息的缺乏,不理解的时候就会生气。

那到底信息缺失评判的原因,我们进一步的再挖,还有什么造成评判的原因呢?你会发现在人的一生当中面对每一件的人事物,你的立场是不一样的,立场的不同会导致视角的差异。每一个人的生命经验不同,也会带来视角的差异。


正如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一幅图像,大家知道我们中国古代有个盲人摸象的故事,对不对?那如果现在进入到生活当中,盲人的比喻是什么?盲人就好比当我们自己的那份觉知没有升起的时候,我们面对自己的生活,面对自己的人生,是没有足够的觉观照和智慧,来看清楚在所有的事情背后,那些连锁的反应更深层的原因我们并不知道

当在生活中没有意识没有觉知的时候,就是生活的盲人呐,就是看不见事情的全貌啊,就是没有那份智慧可以看透透过所有的表象,看透那个事情的本质。

这个时候我们就好比是生活当中的那个盲人,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没有办法看到自己的潜意识,我们就是这个瞎子摸象一样的。大家想象一下,如果那个觉没有升起的时候,面对每一个事件,我们所获得的信息是非常局部的。大家想象一下,面对这只大象,如果你是站在,比如说中间的扇子的位置,那么你解读那件事情,你就会跟身边的,跟你的爸妈,伴侣说不对,这个事情应该是这样的,你看,这个摸起来就像一把扑隆扑隆的,一把大扇子,这个事情应该是这样才是对的,才是成功的才,是好的,人应该这么做才叫做善的标准,我们就会这样说。

那如果在这个潜意识中的盲人,跑到了大象的鼻子这里,你会拼命的跟你的伴侣讲,你升职加薪你应该这样啊,你要获得成功你应该去创业啊。你在鼻子的那里,你就拼命的描述给他听,人生的哲学应该是像一根儿又粗又壮的这个大棍子一样,应该是这样的,旁边还有两根象牙,你就拼命的跟他讲价值的标准应该是这样的。

如果你是在大象的尾巴这边的人,你会拼命的跟他说,哎,这一件事情的价值的定义和标准应该是像这根小棍子,他可能像一个这个筷子,一个指挥棒,你跟旁边的人死命的描述。如果你是在腿这边,你感受到的这个事情是不一样的。我们就发现在整个生命的历程当中,每一个人在公司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角色,对吗?你在不同的立场,你看问题思考的视角,出发点和角度是截然不同的。

而每一个人根据自己过往的人生经验,根据自己的觉知智慧的程度,只能够看到的是这个事情的局部的信息。面对生活这件事情,我们只掌握了像盲人摸象的局部的信息,而其他的信息是缺失的状态。为什么在关系当中有这么多的缺乏共情,缺乏同理心,没有办法理解他怎么想的,我就搞不明白。是因为什么大家的立场视角,人生的经验充满了差异。每一个人都只获得了这个事情的局部的信息。

所以,大家想如果你要停止评判,不要再评判的话,里面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让你从这个评判走出来的翻转点,这个翻转点在于你如何掌握头脑的机制,破掉它对你的限制的影响,而运用它那个保安队长的功能,让保安队长回到它应该在的岗位上。让生命的庄园主人苏醒过来,在有意识的,有觉知的状态当中,来掌握你生活的目标,来掌握你生命的品质。

所以这个庄园的主人要出来,所以他要醒过来,那他醒过来要靠什么?靠觉知的升起,那份觉要回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