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北大经济学课程笔记可以量化的管理学可以量化的经济学

《战争论》第一篇《论战争的性质》的主要内容

2018-05-14  本文已影响5人  广义动量定理高广宇

《战争论》第一篇《论战争的性质》的主要内容

 

《论战争的性质》是《战争论》的第一篇,介绍了什么是战争,主要包括什么是战争、目的和手段、军事天才和战争气氛四部分(如图1所示)。

1 《论战争的性质》的主要原则

什么是战争

《战争论》通过从简单的个人搏斗推出战争的定义。《战争论》中写道:“战争无非是扩大了的搏斗。如果我们想要把构成战争的无数个搏斗作为一个统一体来考虑,那么最好想像一下两个人搏斗的情况。每一方都力图用体力迫使对方服从自己的意志;他的直接目的是打垮对方,使对方不能再做任何抵抗。

因此,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暴力,即物质暴力(因为除了国家和法的概念以外就没有精神暴力了)是手段;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敌人是目的。为了确有把握地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使敌人无力抵抗,因此从概念上讲,使敌人无力抵抗是战争行为真正的目标。(如图2所示)”

2 什么是战争

战争从属于政治,政治的目的是获得利益,而战争是达到政治利益的手段。《战争论》写道:“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另一种手段就是战争,更准确的说,是通过战争的暴力行为。

《战争论》将战争按照暴力使用的程度分为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绝对战争是最大化的使用暴力,现实战争是有限度的使用暴力。有三种逻辑上的原因导致最大化的使用暴力,但是由于现实的修正,现实有三种原因使得战争有限的使用暴力。

敌我双方都是在追求我方抵抗力大于敌方抵抗力,这样更有利于获得胜利。敌人抵抗力=暴力×意志力,这样就存在三个可以促进最大化使用暴力的敌方,分别为敌人抵抗力和我方抵抗力的对比,敌我双方的暴力和敌我双方的意志力强弱。

《战争论》写道:“要想打垮敌人,我们就必须根据敌人的抵抗力来决定应该使用多大的力量。敌人的抵抗力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因数的乘积,这两个因数就是现有手段的多少和意志力的强弱。”从这段话可以得到敌人抵抗力=手段×意志力,那么手段指的是什么呢?手段就是暴力。《战争论》中写道:“斗争是双方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通过物质力量进行的一种较量。”即最终表现出的是物质力量,但是这个物质力量是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共同的结果,所以敌人抵抗力=暴力×意志力。

从“敌人抵抗力=暴力×意志力”中得到了第一种和第三种相互作用,从“我方抵抗力>地方抵抗力”得到了第二种相互作用。

因为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而暴力的使用是没有限度的。所以产生了第一种相互作用,即双方的暴力都促使对方使用更大的暴力,从而产生了第一种极端,即双方对暴力的最大使用(如图3所示)。

3 三种相互作用

因为战争是两股力量之间的对抗,而非单方面的暴力。所以产生了第二种相互作用,即在打垮敌人之时,要冒着被敌人打垮的风险,从而产生了第二种极端,即双方对暴力的最大使用。

因为意志力的强弱难以估计。所以产生了第三种相互作用,即双方根据对意志力的估计,都希望使自己的力量超过对方。从而产生了第三种极端,即双方对暴力的最大使用。

现实中有三种原因对绝对战争进行了修正,从而使得并没有最大化使用暴力,而是有限使用暴力。这三种原因是:战争非孤立,打击非短促,结局非绝对。

在“战争决不是孤立的行为”中,《战争论》写道:“战争不是突然发生的,它的扩大也不是瞬间的事情。因此双方的任何方大多可以根据对方是怎样的和正在做什么来判断他,而不是根据对方应该是怎样的和应该做什么来判断他。人都是不完善的,总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这种双方都存在的缺陷就成为一种缓和因素。”

在“战争不是短促的一击”中,《战争论》写道:“如果战争的结局是一系列连续的行动的结果,那么前一行动及其一切现象当然就可以作为衡量下一行动的尺度。这样,现实世界就代替了抽象概念,从而缓和了向极端发展的趋向。”

在“战争的结局决不是绝对的”中,《战争论》写道:“最后,甚至整个战争的总的结局,也并不永远是绝对的,战败国往往把失败只看成是在将来的政治关系中还可以得到补救的暂时的不幸。很明显,这种情况也必然会大大缓和紧张程度和力量使用的激烈程度。”

战争在理论上有三种结论,分别为战争是盲目的自然冲动,是自由的精神活动,纯粹的理智行为。《战争论》写道:“战争还是一个奇怪的三位一体,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战争要素原有的暴烈性,即仇恨感和敌忾心,这些都可看做是盲目的自然冲动;二、盖然性和偶然性的活动,它们使战争成为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三、作为政治工具的从属性,战争因此属于纯粹的理行为。在三个方面中的第一个方面主要同人民有关,第二个方面主要同统帅和他的军队有关,第三个方面主要同政府有关。”

目的和手段

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促使敌方媾和,而手段就是战斗。《战争论》写道:“在战争中达到目标,即达到政治目的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战斗是惟一的手段,因此一切要服从用武器解决问题这个最高法则。”

战斗的目标是使敌人无力抵抗,手段是消灭敌人。战术的目标是胜利,战术的手段是使用军队;战略的手段是利用战术的胜利,战略的目标是促使与敌人的媾和。战斗的目标是完成战术的手段,战术的目标是完成战略的手段。这符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尔伯特•西蒙所说的手段-目的链结构。使敌人无力抵抗就获得了战术的胜利,战术的胜利就可以达到战略促使敌人媾和的目标。

促使敌人媾和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敌人无力抵抗;第二种是获胜的可能不大,第三种是获胜的代价过高。《战争论》写道:“在现实中,除了无力继续抵抗以外,还有两种情况可以促使媾和。一是获胜的可能不大,二是获胜的代价过高(如图4所示)。”

4 目的和手段

无力抵抗包括消灭敌人军队、占领敌人地区和征服敌人意志。获胜可能性不大包括灭敌人军队和占领敌人地区。代价过高包括消灭敌人军队、占领敌人地区和、入侵、增加敌人损失和疲惫敌人。

在无力抵抗、获胜可能性不大和代价过高中都包含了消灭敌人的军队和占领敌人的地区,但是这两种方法在这三种情况下是不同的。《战争论》中写道:“怎样才能增大获胜的可能性。首先,自然是使用打垮敌人时所使用的方法,即消灭敌人军队和占领敌人地区。但是这两种方法用于增大获胜可能性时和用于打垮敌人时是不尽相同的。当我们进攻敌人军队时,是想在第一次打击之后继续进行一系列打击,直到把敌人军队全部消灭,还是只想赢得一次胜利以威胁敌人,使他觉得我们已占优势而对前途感到不安,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后者,那么只要消灭足够达到这一目的的敌人军队就够了。同样的,当目的不是打垮敌人时,占领敌人地区作为另一种手段也是不同的。在以打垮敌人为目的的情况下,消灭敌人军队才是真正有效的行动,而占领敌人地区不过是消灭敌人军队的后果,没有消灭敌人军队就占领敌人地区,始终只能看做是迫不得已的下策。与此相反,如果我们的目的不是打垮敌人,而且我们确信敌人并不寻求流血决战,而是害怕流血决战,那么,占领敌人防御薄弱的或完全没有防御的地区这件事本身就能带来利益。如果利益很大,足以使敌人对战争的结局担忧,那么占领敌人地区也可以看做是达到媾和的捷径。”

在代价过高中,也包含了消灭敌人军队和占领敌人地区,这两种方法在使敌人代价过高中的用法也是不同的。《战争论》中写道:“第二个问题是采取哪些方法才能增大敌人力量的消耗,也就是使敌人付出更高的代价。

敌人力量的消耗包括军队的消耗和地区的丧失,即军队被我们消灭和地区被我们占领。同样是消灭敌人军队和占领敌人地区,它们在目的是增大敌人消耗的场合的作用同在达到其他目的的场合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只要仔细研究一下就可以明白。这种差别在大多数场合下可能是很小的,但我们不应该因而受到迷惑,因为在现实中当动机十分微弱时,即使最微小的差别也往往对使用力量的方式有决定性的作用。

除上述两种方法以外,还有另外三种能够直接增大敌人力量消耗的特殊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入侵,也就是夺取敌人的禀些地方,但并不想占领它,而只想在这里索取军税,乃至加以破坏。……第二种方法是我们的行动主要是针对增大敌人损失的对象上。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想像出,军队有两种用法,一种在目的是打垮敌人时比较有效,另一种在目的不是打垮敌人或不能打垮敌人时比较有利。……第三种方法是疲惫敌人,就应用广泛这一点来说,它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在作战中,疲惫这个概念的意思是:通过持久的军事行动来逐渐消耗敌人的物质力量和消磨敌人的意志。”

战斗是达到促使敌人媾和的手段,而与敌人进行战斗时就包含了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两个方面,保存自己才能更好的消灭敌人。《战争论》中写道:“消灭敌人军队和保存自己军队这两种企图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它们是相互影响的,它们是同一意图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我们要研究的,只是当其中某一个方面占主要地位时,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消灭敌人军队这一企图具有积极的目的,能产生积极的结果,这些结果最后可以导致打垮敌人。保存自己军队这一企图具有消极的目的,能粉碎敌人的意图,也就是说可以导致单纯抵抗,这种抵抗最后只能是延长军事行动的时间以消耗敌人。”

军事天才

军事天才对战争胜负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拿破仑,所以军事天才也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天才在勇气、智慧和情感方面表现卓著,是多种力量的结合。《战争论》中写道:“军事夫才是各种精神力量的和谐的结合,其中这种或那种力量可能起主要作用,但是任何一种力量都不应起阻碍的作用。(如图5所示)”

5 军事天才

勇气分为敢于冒个人危险和压力下敢于承担这两种;智慧包含眼力、果断和机智这三种;情感包含干劲、坚强、顽强、刚强和坚定这五种。

关于勇气,《战争论》中写道:“战争是充满危险的领域,因此勇气是军人应该具备的首要品质。勇气有两种:一种是敢于冒个人危险的勇气,一种是在外来压力或内心压力(良心)面前都敢于负责的勇气。在这里所谈的只是第一种。”

关于智慧,《战争论》中写道:“如果我们进一步研究战争对军人的种种要求,那么就会发现智力是主要的。

要想不断地战胜意外事件,必须具有两种特性一是在这种茫茫的黑睛中仍能发出内在的微光以照亮真理的智力;二是敢于跟随这种微光前造的勇气。前者在法语中被形象地称为眼力,后者就是果断。

在提到眼力和果断的时候,自然就得谈谈和它们相类似的机智。在像战争这样充满意外事件的领域中,机智必然会起巨大的作用,因为它不是别的,正是一种能够出色地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人们钦佩机智,因为它不仅能对意外的质问做出恰当的回答,而且能对突然的危险迅速想出救急的办法。”

关于情感,《战争论》写道:“要想在这种困难重重的气氛中确有把握地顺利前进,就需要在感情方面和智力方面有巨大的力量。我们发现,战争事件的讲述者和报道者根据这些力量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形式,把它们称为干劲、坚强、顽强、强刚和坚定。所有这些英雄本色的表现,都可以看做是同一种意志力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

战争气氛

战争气氛包含危险、劳累、情报和阻力四种。这四种又都可以看做是战争的阻力,而战争锻炼可以减少这种阻力。在战争时,通过战争锻炼来减少这种阻力,在和平时,通过军事演习和有经验的军官指导来减少这种阻力(如图6所示)。

6 战争气氛

《战争论》写道:“我们所说的危险、劳累、情报和阻力,是构成战争气氛的因素,是妨碍一切活动的介质。这些因素按其所起的妨碍作用来看,又可以包括在阻力这个总的概念之内。有没有减轻这种阻力的润滑油呢?有,只有一种,而且它不是统帅和军队想得到就可以得到的,那就是军队的战争锻炼。

战争锻炼是任何一个统帅都不能赐给他的军队的,平时的演习所能补救的总要差一些。

在平时获得战争锻炼的另一种办法是招聘有战争经验的外国军官,这种办法虽然不能很广泛地采用,但却是极为重要的。”

摘自《可以量化的军事学》

 

 

 

7 《可以量化的军事学》全书结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