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先进篇》|| 茶话会级别

2023-09-09  本文已影响0人  唐古拉的呼唤

11.26(二)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意: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曾皙又问:“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孔子说:“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曾皙再问:“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孔子说:“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


曾皙很有意思,他表现的与世无争,却有着极大的好奇心。等众人离开,掩不住的八卦之心,他就悄默地打听小道消息。

首先还是对子路,为什么“哂”之呢?孔子明言,不是子路的志向有问题,而是他的性格急躁鲁莽,自认为有才能,不知道谦虚礼让,治理国家哪有那么简单?因此才笑他。

对于冉有,曾皙的疑惑在于这方圆几十里的土地算不算国家呢?孔子解释道,其余也就是当时的社会现实,诸侯国林立,大小不一,有的国土从面积上来说非常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政府机构、百姓、宗庙、礼乐,缺一不可,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在先,怎么能说不是国家呢?更何况冉有也不过是自谦之词。

而对于公西华,曾皙问一个小小的司仪官能说是治理国家吗?看来这段话之前应该是有一个前提条件,这些志向都与治理国家有关,茶话会级别不低。孔子认为,由小及大,不要小看细节与小处,诸侯要祭祀祖宗所以有了宗庙,国家之间关系和睦才会有国家的结盟,而这些都在公西华的考虑之内,他在礼乐上的才能没有几个人能够超越他,还有谁能越过他这个小相而给诸侯国做大相呢?

除对子路略有看法外,对三人的志向孔子都是予以肯定的。这在《公冶长篇》中孟武伯问仁时,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这几句都是取的当时三人的原话,抛却仁不仁的定义,他认为子路“可使其赋”,冉由可“使之为宰”,公西华可“束带立于朝”,从侧面印证了他对这三子在才能政务方面的肯定。而孟武伯特意问此三子,无疑也是一种对他们才能的肯定。

而曾皙的观点更能代表孔子的理念,仁礼治理下的国家,政清民和,贤者各呈其能各在其位各尽其职,百姓也能享受自己的幸福生活。

这也是孔子理想中的社会状态,但很明显,在当时社会是不可能达成的,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他的仁政与周礼,最终却失望而归,改而教育子弟,以期在后世能够实现这样的美好愿望。

无所谓谁的理想志向更好,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与所追求的目标,有多大能力尽力而为,总会离理想更进一步。世界总是纷繁复杂多彩多面的,正是由不同的人所走的不同的人生所组成,淡泊也好,好勇也罢,谦虚抑或谨慎都是人生态度的一种表达,他们都有能力有信心去做自己,也是一种幸福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