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结构改革,教学大纲和指导问题

2018-11-13  本文已影响0人  灿烂千阳_f2aa

皮亚杰在此书中充分展现了作为一名教育家对人类教育事业的忧虑。身在当下的环境,对比1939年的数据,我们与西方的差距真的不是一点点。至今,公办幼儿园的普及率还相差甚远,就算在西安这样的大城市,学前教育也仍然再让民众买单,动辄上千元的学前教育费用着实成为了一种教育怪像,但好像我们早已坦然,反而为教育局颁布的教育计划拍手叫好。政府能让我们有学上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哪还敢谈幼儿教育的质量问题,我们有多少幼儿教师是有着儿童心理学学习经历的?真的不敢深究啊!不说幼儿园了,说说义务教育。皮亚杰一句追问,就可以让我们所有人沉默:学校教授的东西是否都是有用的?尤其在我们天天喊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当下。这样的问题再回到考试上,尤其是一些实行高考制度的国家,那些最有才华,对社会最有用的人是否白白浪费了数月或数年的时光,在他们关于未来职业的新想法成型的年纪来准备考试?面对这样的问题只能心情沉重。不为了和西方比我们落后了多少,重点是我们一直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

深谙儿童心理学的皮亚杰,早就对以考试作为学生评估的方法进行了批判。明确的提出考试分数的具有变化性和相对任意性,说明成绩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围观四周,我们身陷成绩论的洪流之中,对于成绩我们已经到了某种失去理智的崇拜阶段。成绩与太多除了学生自身发展之外的东西相关—教师的职业前途,家庭的颜面,学生的发展前途,学校的发展前途……抛开这一层厚厚的尘埃去探究成绩究竟意味着什么,除了需要莫大的勇气,更需要科学和理性的智慧支撑。其实他们知道为成绩论不好,但是不好在哪里,由于长期缺乏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理论,面对外界的质疑我们往往会词穷,不知如何辩解。如皮亚杰所言:如果人们只是用考试来评估学生对某一材料的理解程度的话,那么原则上是可以接受的的,可是考试还很要命地混入了记忆力的问题,这种记忆力基本上和人们在生活中能加以利用的记忆没什么关系,它只涉及一种人为的,暂时的知识积累,即一种心理上的假象。学校应该依据学会说呢过的学业表现来对其进行评价。这无疑又对我们的学校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因为达不到所以才考试,是我们的无能造成了中国教育的现局。如杨林柯老师所讲: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砥砺前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