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轻阅读编写组
2017年3月第1次印刷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则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读书的好处大家都知道,但读书的方法却不是人人都掌握的。想想上学时也读过不少的课外名著,可也仅仅停留在了读过,读完就忘!
结合最近看的关于如何阅读的书,就能发现自己看完就忘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少了反思,少了阅读后的实践。
先说说《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段话:
“传统的阅读强调求知而不重视创造,只为求知而阅读的人往往缺乏创新能力,从而不能通过阅读创造更大的价值,不能将阅读效益发挥到极致。这正是一些人非议阅读的理由。然而,没能产生预期的效益,并不是阅读的错,是阅读者在某些方面有所,缺失。事实上,阅读可以成为创新的助力,而不是阻力。不阅读的人很难拥有宽阔的眼界,很难发现创新的起点。创新,空有想法,空有尝试行为和行动力是不够的,它需要一定的基础,而良好的阅读可以奠定这一基础,要保证思想创新就不能中断阅读。”
无法将阅读的效用发挥到极致的人,不应该抱怨阅读无用,而应反思自己是否阅读到位,是否在实践中运用。
这本书在第二章讲到了读书四问,这是一个贯穿全书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后阅读需要问自己的问题。
第一问: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
找出全书的主题,按书的题材和主题进行分类,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讲了什么。列举全书的大纲,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问:作者通过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
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字,抓住作者的主旨,形成新大纲。这一问的重点是了解作者的意图。
第三问: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
仅仅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还要产生自己的想法。
第四问:这本书与我有什么关系?
阅读“主食”类图书,最终都要用于实践。而不论阅读哪一类书籍,能够认真回答这一问题,阅读才会真正起作用。
在这本书中作者花了大量篇幅讲了一目十行的速读法,精读法和主题阅读法。
对于速读法,个人更喜欢孔普的《如何高效阅读》。那本书中分步骤地让读者随着书本一起一步步练习快速阅读。
看了几本关于如何阅读的书后,总结出来就是要思考,要做笔记,无论是在书中做笔记,还是在本子上或者手机电脑上,也或者是用思维导图,其根本都是让我们学会思考。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完一本书后的实践。这才是一本书能否对阅读者发挥最大效果的关键!
这里的实践不仅包含对书中一些观点的实践,也包括写,为读而写,绘制思维导图,写读书笔记,写书评。为读而说,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本书的内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