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伊甸园灵魂之歌健康指南

读书联想

2020-01-14  本文已影响0人  高丘上

书读的多了就会产生联想。比如读《红楼梦》就会联想到《金瓶梅》,读《金瓶梅》又会联想到《肉蒲团》等等。

读书之所以会产生联想,是因为这些作品都有着内在的联系。或者是写的人情世情类似,或者是表现手法各异。相同能让人产生联想,各异也能让人产生联想。

比如《红楼梦》中,林黛玉一生是用灵性跳了一曲优美的舞蹈,而《金瓶梅》中,潘金莲是用欲望上演了一出精采的戏曲。两者都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林黛玉生活条件优越,但心中渴望的爱不能实现,是精神追求的幻灭。潘金莲生活在社会底层,跟着武大时自不必说,进入到西门庆家之后,仍不能自主,要想过上好日子,就必须要耍刁放滑,献媚争宠,最后迷失在欲望之中而不能自拔。

两部小说写了两个极端,灵与欲。而恰恰是只有把灵与欲综合到一起,才能反映出人性、人生的全部。

但是,林黛玉赚得了人们的同情,而潘金莲赚来的是骂声一片。为何两者会有如些悬殊的命运呢?这实在是因为传统文化所致。

其实这样认为并不正确。传统文化讲男女授受不亲是伦理,而性是人性,“食色,性也”,孟子对此给予了肯定。所以,《金瓶梅》写性实属正常,并非什么稀奇古怪之事。只不过有人想借骂《金瓶梅》,来显示自己虚伪的“君子”形象罢了。

所以,在历史上就有评论指出:

既然是社会、人情小说,《金瓶梅》的描写就必然涉及人情世态的各个方面。“他描写上至朝廷下至奴婢的腐败,他描写人情的险恶,世态的炎凉,他描写富贵是人之所好,美色是人之所爱,他描写嫉妒,他描写愤恨,他描写谄佞,他描写刁滑,总之是把整个的现实社会,为之露骨的摄出。”所以“《金瓶梅》的中心思想,在于讽世”。

不得不说,《金瓶梅》的讽世艺术表现的不露任何痕迹。写的是家庭琐事,绘的是大众画像。穿衣吃饭,迎来送往,家常里短,平平淡淡。而人情世态,就是从这些细节描写中表露出来的。

当然,论艺术成就,《金瓶梅》不及《红楼梦》,但《金瓶梅》产生于《红楼梦》之前,并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提出《金瓶梅》是《红楼梦》之师的见解,是颇有眼光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