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守望·成长》

2024-09-29  本文已影响0人  万琼悦读

二、“要求”与“需求”

想清楚了“人力资源”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厘清当下基础教育界似乎矛盾丛生的乱象:国家借“教育发展规划”或《课程标准》等文件,一再强调要进行素质教育,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部分学校恐怕无法将“提高应试成绩”从学校的重要工作中移除;不少学生一边抱怨着“应试教育”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一边又赶场似的出入于一个又一个高考辅导班;有些家长想方设法,要将孩子送入升学率高的名校,有些家长则早早规划着,弃中国高考于不顾,奔国外“高考”而去……既然无论从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角度看,还是从个体对“个性发展”的需求角度看,“素质教育”应该是社会与个人自然且必然的选择,为什么“应试教育”的雾霾就是驱之不净,甚至在有些地方还频频“爆表”呢?“素质教育”中,就没有“应试成绩”的容身之地么?

“什么样的系统软件工程师最好?”

前些年,有一位从事软件开发的同学,给我讲了他在工作中的感悟:在做软件开发时,客户往往会提出对软件应用的要求1、2、3,一般的系统工程师就会不走样地实现这些要求,客户用着觉得不满意,就会又叫工程师满足要求4、5、6,工程师再满足要求,客户还是不满,再提要求7、8、9……最后往往是工程师忙活半天,客户仍然不满意,最终将满足了他的所有要求的软件弃之不用。而优秀的系统工程师,知道客户不一定完全了解计算机软件能提供的服务、管理功能,往往只是根据工作中比较表层的需要,对服务商提出开发要求,所以工程师会从客户提出的各种“要求”中分析、推断出客户最终的“需求”,进一步跟客户讨论沟通,实现客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充分了解,再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编制软件,这样提供的服务,往往不仅涵盖了客户的“要求”,而且能真正满足客户的深层“需求”,开发出的软件客户爱用,而服务商在业内的信誉也会不断得到有效提升。

这位同学的“要求”与“需求”说,对我启发很大。我们的教育,可以视作为学生、家庭、社会提供受教育的服务。“素质教育”将是能够满足社会、个人发展性需求的教育“基础软件”产品,遗憾的是,学生、家庭乃至社会这些“客户”,对“素质教育”这款产品未必熟悉,对自己的发展需求也不一定明晰,难免就会依据表面的、功利性的目标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高考成绩好啊,对考试有用的就学、没用的就别讲别学啊,等等等等。学校、老师们作为提供服务的“软件工程师”,抱怨“客户”对“素质教育”这款优质产品“不识货”是没用的,也不能被客户的“要求”牵着鼻子走,更不能做连自己的“产品”都不熟悉、不会用的南郭先生。我们要像那些优秀的软件工程师那样,透过客户表面的“要求”,理解他们深层的“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既涵盖“要求”又满足“需求”的产品,并说服他们接受、使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