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少数民族社区的“人情味”
前一段时间,我前去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雷山县的龙塘村(全村村民为苗族),跟大佬做一个为当地生态旅游发展探索挖掘文化底蕴的项目。在龙塘村的经历有幸成为了我数次前往乡村地区的经历中最令人愉快的之一。
雷山县龙塘村龙塘村让我深感欢喜的一个原因,是村里浓郁的“人情味”。因为工作需要,我跟大佬在两三天时间,访谈了村里的十多位有特殊身份地位的村民,包括村长,村医,苗族传统村落领袖“鼓藏头”,村里的茶厂主夫妇等等。几乎每次访谈,受访村民都会邀请我们留下吃饭,我们百般盛情难却,心里不由很感动。之后几天就是龙塘村的苗历新年,受访的村民又邀请我们去他们家过苗年。我左思右想,决定应了村里的掌厨文大哥的邀请,去他家吃“年夜饭”。
不愧是掌厨,做饭巨好吃龙塘村苗历除夕(龙塘村苗年约11.20日,不同苗寨的苗年日期是不同的),我和同事们吃年夜饭吃到一半,接到文大哥的电话,立刻自己撒丫子跑路到了文大哥家。文大哥号称是“全村最会做饭的人”,负责每次村里红白喜事,大型节日地掌厨工作。我和文大哥一家一起吃饭,开始还有些忐忑,心下担心由于不熟而冷场。但一到文大哥家,他已经摆好了满桌火锅和好菜。他和妻子、两个孩子热热闹闹地招待我,谈天说地好不痛快。我高兴得喝了两碗文大哥家自酿的30度米酒。真的好喝。by the way,贵州有很浓郁的酒文化。对贵州土著来说,喝酒就跟内地喝茶一般。“你们汉族喝茶聊的起来,我们贵州人就不行,”文大哥说“我们总是得喝点小酒,喝到微醺,才聊天聊得开心!”
总之,这个在龙塘村的苗年,我竟然体会到了在家里几年没不曾感受的浓厚年味。萍水相逢的文大哥一家的招待,让我在那个除夕,心中充满了感动.......地干活。在文大哥家吃完饭,我微醺地回到工作室又肝了两三个小时文章!!!!打工人的凄惨(ಥ_ಥ)
干了这一碗清澈的30度米酒!几天下来,我和同事对龙塘村一个明显的认知就是这种充满“人情味”的社交方式。举例,当时采访文大哥时,他告诉我,每次他在节日和仪式上掌厨都是无偿的,甚至不会考虑报酬的概念。有时朋友熟人想蹭他的手艺,经常自己带来食材到文大哥的餐馆,让文大哥帮忙做。文大哥也不收取报酬。
这在我们看来,是有些难以想象的。虽然文大哥真心热爱烹饪,但他做这些都是无偿的吗?
龙塘村风貌其实不然。文大哥说,“我这么帮助了别人,就会在我需要的时候来帮我。”几年前文大哥的母亲去世,不仅生活在村里人,甚至在附近凯里县打工的人都特地赶回来帮他。所以其实这些“人情味”中也暗含着等价交换的关系。(这在英文人类学中有一个专业术语,但我忘记了)人们之间频繁地“欠人情”与“被欠人情”,是在商品经济尚未非常发达的地区(如龙塘村这个苗族村寨),进行交换、维护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纽带的方式。
苗历除夕的龙塘村所以,龙塘村民们如此有人情味地对待我们,虽然没有很具体明确地确指,但其实是把“欠人情与还人情”这套本地的社交方式运用到了我们身上。我知道,想要这种令我感动的人情味维系下去,我也应该回报他们一些东西。
于是我决定寄两罐贵州绝对没有的虾酱给文大哥一家:)
J.H
12.23
2020 年终总结 I.
这是一个半认真的人类学分析:) 人类学好人类学妙 我爱人类学专业∠( ᐛ 」∠)_
p.s.好久没写东西了,我写的是什么玩意... 눈_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