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读书 | 《给教师的建议》第83条批注一
83、“思考之室”——我们的阅览室
《给教师的建议》一个人终其一生能够读完的书不会超过2000本,而且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不少于半数)是应当在上学的年代里读过的。【如果这么算来,那些高人为什么在有限的书籍的阅读情况下,成为高人呢?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他们是在读经典的书籍,让有限的书籍成为人生事业的根本书籍。读书不在数量,而在于品质。】
因此,我非常严格地挑选供少年们阅读的书籍,目前共有图书360种。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
【如今碎片化时间状态下,怎样实现真正的阅读呢?读根本的书籍,读纸质书,专题性的读书,为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而读书。读书时,还要思考对世界和自己的关系,思考自己以及自己的未来。】
没有这样的阅读,一个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无论什么都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书籍的作用被无限放大。毕竟书籍是经过多少人的努力才最终来到读者手中的,有的书甚至还付出了作者生命的代价,更需要我们珍惜、相信书籍的力量。书籍是最便宜最便捷的精进路径。但读书的确需要意志。在当下娱乐至死的时代,怎样抵制诱惑,拒绝声色浅薄,进行深度阅读,是每个现代人都要面临的问题,只不过很多人直接就回避了。】
为什么有的少年在学完功课以后就在家里待不住了呢?为什么他不肯跟人的最好的朋友——聪明的书本单独在一起度过几个小时呢?为什么总的来说,少年不喜欢一个人独处而很自然地总想跟别的人在一起呢?为什么很少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少年学生读书读得入了迷,惋惜时间不够用,不能再多读一些好书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少年读书不是天然的事情。突然反思自己,是不是心智一定不成熟。像少年。因为我易被兴趣裹胁,被趣味吸引,也几乎不能长期沉浸其中进行阅读,觉得只要一个方面了解一些就行了。而没有深刻地研究一个方面。比如青少年心理。这将是我想当作专业方向向咨询师发展的。我好几本这样的青少年心理书,而提不起兴趣来看。我内心是在回避。我得因为读书而投入自己。学习“道”更多,而不只是学习“术”!】
因此,必须教给学生读书,教他在读书的同时认识自己,教他从书籍里受到教育,并且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一直被当作极好的生活方式。书籍可以自然成为孩子自我教育的手段。】
我们的“思考之室”(我们给阅览室起了这样一个名称,是为了强调表现出书籍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开放了。开放这天,我们集体阅读了我写的一篇关于俄国士兵斯采沃尔的故事。斯采沃尔是一个俄国士兵,他在拿破仑进犯俄国的时候被法国人俘虏。当斯采沃尔被人在左臂上烙上一个N字形的印记时,他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仇恨,抓起一把斧子,砍断了这只“被弄脏了的”手臂。这个故事使少年们深为感动。第二天,我又给学生们讲了一本关于谢尔盖·拉佐的书的内容。谢尔盖·拉佐是国内战争时期的英雄,他是被白卫军投入火车头的炉子里烧死的。我还把自己记了不止10年的读书日记给学生们看。我力求在少年们的想像里形成一幅文明人的最高幸福的图画:这就是跟书籍交往的幸福,智力的和审美的享受的幸福。【苏霍姆林斯基给学生看自己记了十年的读书笔记,是在以自己的示范给学生以引领。讲书中的故事吸引学生去了解书中有更多有趣味的内容。让学生体会会到跟书籍交往的幸福,这是一种智力和审美的享受。但为什么我越读越觉得自己的是压力呢?越读越觉得自己要读的太多,买来更多的书,以致于束之高阁!我在反思,自己是功利心太重了吗?但没有功利心,人的动力从哪里来呢?如果不给自己定下一个功利的目标,只追求所谓精神的充实,我能坚守这么久吗?买书多,是一个随波的状态,还没明白自己要成为什么人。我一直想成为一个受人尊敬,被人认为是有想法有智慧有涵养的人。只想在书中沉浸,不想被时事打扰。只要享受书籍带来的幸福,做个单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