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娣》(1)
文/端木家达
网络图片侵权请删南京溧水区的西面,有一秀丽的村庄—旺村。
村北面是绵延数公里的起伏山丘,村南面有一个大塘,叫稻塘,每到梅雨季节,从四周山坡上、田野中、村庄里流出的雨水在稻塘汇合。如果水量超载,就通过稻塘下面一条20米宽的坝,把水排到秦淮河支流中去。
在这条坝的两旁,有数百亩水稻田,每到收获的季节,风吹在那金黄色的田野上,此起彼伏,成熟的庄稼像大海的波涛一样翻滚,一望无边,蔚为壮观。正是有了这片肥沃土地滋养,村里人丁兴旺,因此,村民们给这个不大的山村起了名字叫“旺村”
一条乡村公路,穿过了旺村,把这个一百多户人家的村庄分成南北两部分。一九五六年,本文主角跟娣出生在这个村里,她家就住在村南面紧靠公路边的三间茅草房内。
跟娣的爸妈是淳朴的农民,目不识丁。那时刚解放不久,农村普遍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总认为:“儿子长大了能防老,能传宗接代”。跟娣是家里出生的第一个女孩子,接下来他的爸妈梦想生个男孩子,于是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跟娣,意思跟在她后面出生的那个孩子应该是弟弟,这就是跟娣名字的由来,也是她的爸妈想通过起这个名字,来表达想生男孩殷切希望。
跟娣的弟弟很快就出生了,他的爸妈当然是欢天喜地,喜不自禁。好在那个年代,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在这之后的十年间,跟娣的爸妈又给她添了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加起来跟娣就有了二弟二妹。她一家就有了七口人,彼时,农村一个三口之家,每到春节之后,米缸就会告急,而对于这个七口之家来说,全家人吃饭就成了父母的头等大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农村实行计划经济,国家正经历自然灾害、s联逼债、各种政治运动,农村粮食严重匮乏,为了养活众多弟妹,跟娣在幼小时候协助爸妈挑起养家的重任,那她是如何帮助全家渡过最困难时刻的呢?(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