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
于人群中见证,在见证中体验生活的舒适,你我不过凡尘一花朵,山高水远,一染通俗。
沈慧芳是四小毕业的那年,社会也开始有了翻天的新天地变化。在天昏地暗的尘路里,用心情烘托起了明媚的曙光。
在几年辗转的奔波里,琳琅满目的书海和枕边的天上繁星,思量忖度,跳进了她的心乡。原本少年的她,是应该和同一批的许多同学就近升读到同一所学校。奈何土地文化的压迫,很多可能的变为泡影,不可能的也就变成了可能。在指间缭乱的烟火里一点,耀眼的光芒转瞬迸发,簇成冗长的火苗和杂乱的光斑,塞进理想的光环,缀满了花香的长路。
清晨,她在收拾起遗落在旧家的饰物。手指轻轻松松地掠过,眼前的照片。那是陪伴了几年的记忆。小的时候,咿咿呀呀,便从父母口中,听到了多才多艺的自己,想飞出去唱歌,又想回到深山处,囚笼里,数一数不知名的愿望。春天到了,她来到故乡的庭院,细密的绿藤,攀爬地织起一缕缕生气。是陶醉的心绪,也是感慨的惆怅。小孩子,是不需要太多的感受。
抬起头,她手指轻擦相框,这是和同班同学舒然的秘密。时间可以封存许多的过往,看淡的人善于走出困境,徘徊的人,难免受潮于己,只有拔起裤腿,连走带跑的人,往往最是得意。
在升学的浪潮里,淘汰的学生寥寥无几,但自己原本就颓丧弃权了的,大有人在,好在……想到这里,成年后的自己长舒一口气。
伴随着夕阳的最后一线坠落,倒腾屋子的大任也至此告一段落,接着是关上村屋的门,蹦蹦跳跳走出属于自己欢快的天地。父母在身旁,温情的托起,孩子在软腻地撒着娇,一切熟悉美好而又值得生命的药方,慢慢浸泡。
告别了小屋,她乘上了最后一班往城的列车,袅袅腾起的烟雾里,还有着短暂离别的声音。伴随着车站检票口来来往往的人群,依依惜别的场景,一个踉跄的小孩子,拿着几包藏起的蜜糖,显然是父亲偷偷塞给孩子的,害怕母亲知道。她嘴角也微微翘起,鬼把戏带给了她真实的生活感,比起那些堆积书里的空话,沉稳得多。
坐上了列车,难言于它的不确定性。第一次离家,父母给她准备最多的是衣服,也是希望穿在身上暖在心间。时光恍惚,来到了一个被窗外雨点点浸湿的夜晚,她拿起黄色的小灯,把这一角营造得赋予温馨。她拿起了包里的食物,开始了一般吞咽,食物可能带给人的更多是填补感,一种当下享受的美妙。就在交杂的隆隆省声里,淡去了童年的记忆。再来的,也许是衣角的一抹碎布料,细细缝补才能看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