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一幅沙画(初始沙盘)的社会-文化-心理省思

2021-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喀戎的心花园

题记:“每一个文明人,无论他的意识发展到多么高级的的程度,在其精神的更深层次中,仍然是一个古代人。(荣格)

画这幅《伏羲-女娲-青蛙与坎卦》时,依然又从内心感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此刻在写这些文字时,心依然在砰砰地跳个不停,也许,那种原型(意象)带给我内在世界的触动已然超过了个体本身,需要将其置于一个更为远古的时空中去理解。

伏羲·女娲·青蛙与坎卦(Chiron)

荣格说过:“每一个文明人,无论他的意识发展到多么高级的的程度,在其精神的更深层次中,仍然是一个古代人。”如果每一个人是一粒种子,那么其现在所生存的环境,甚至其原生家庭的环境,亦不过只是提供了实现其自性成长,发展的空间:土壤,阳光,水分,空气罢了。每一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界的,我们需要去实现这个使命,完成人生的基本心愿。

你要尊重你内在的心理图象,尊重你的梦,尊重你的意象而不是轻易地去解释TA。而是去感受,让其意义自然涌现,就像现象学精神,深度地厚描,让其意义自然呈现。

心生万象

在华师的这些日子,让我困惑不已。去听的几门课,我看到的都是高深的脑电研究,大脑扫描,我看不到人。

人都去哪儿了?

上课的老师们非常自豪地告诉我们,他们做了多少研究,发表了多少核心期刊。这些研究又是如何获得了杂志主编的认同。

我感到我走在一条非常陌生的路上,这些是生理学家做的,还是心理学家做的。前段时间张厚粲先生谈到了对心理学发展的忧虑:心理是大脑的机能,但心理学并非就是脑理学。医生疗身体的疾患,哲学医治心灵的痛苦。而现在的一切似乎已非如此。孙周兴对哲学心理学的强调亦是看到了这一弊端。

尼采说“上帝死了”;又有人说“人死了”;还有人说“语言死了”……我一向不太明白,现在逐渐有些明了:一个没有灵魂(心)的存在的活物,确乎是不算人的。

突然忆起刘兆永先生在课堂上及日常生活中的那些批判性思考。的确是切中时弊之言。我微信朋友圈一刘某某,说是某杂志编辑,同时又在倒卖,转让文章牟利,而其在朋友圈的日常又是好丈夫,好父亲的的人设。几重角色如此并行不悖,非刘某一人,而是当代的常态。非失去灵魂或主动分裂者不能如此。如此可见:我们这个时代,确实已病得不轻,的确已行尸走肉。一个无心灵的身体只是活出了肉的生命。而我们内心深处那位200万岁的人,其原型意图自然是处处受挫。故而,这个时代也必定是充满焦虑,挫折与分裂的时代。因此,可得出这样的印象式结论:

那些适应这个时代的,亦必是分裂得“完美”的。那些不愿分裂,而想保持完整性的,亦必活得痛苦。不同的是,适应者失去了灵魂(并因而获得了“适应”之名),使原型意图受挫。而不适应外在世界的悖谬者,或许保留了一条再次寻回灵魂的可能性路径。

初始沙盘:伏羲·女娲·青蛙与坎卦(Chiron)

每思及此,不仅感慨万千:“是啊,我们那么在乎脑,又有几人在意“心”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