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精神内耗会怎么样?

2022-10-08  本文已影响0人  王跃琅

这几天看到一个新词,叫“精神内耗”,在这个词出现之前,我们一般称之为“过虑”。

过虑,顾名思义,就是过度地思考、焦虑。

举两个例子:

1、别人下班到点就走了,那就走了;而过虑的人到点走了,就会想:“应该没事吧,就今天早走一天”、“以往都没有早走”、“今天是有事所以才早走的”、“我早上来的也比别人早啊”等等,甚至开始想第二天到公司之后别人或者领导问起来怎么回复。

2、吃东西,别人想吃什么就直接吃了;而过虑的人会想:该不该吃呢?昨天好像刚吃过,这个没有营养不吃了,这个东西健康不健康啊,一会就吃饭了要不要吃呢,只剩一个了要不要留给别人。

3、给家人买个东西,会考虑这个东西实用吗?有没有更好的替代品?他们会喜欢吗?这个东西会不会导致一些不好的情况?他们去拿一趟快递会不会不值当等等。

这只是生活中千万件事中的两件,足以看出过虑的人心理活动过于频繁,以至于什么都没干就会觉得累。

有时候想的太多,别人问的时候不知道用哪一句来回复,导致别人觉得你是不是在隐瞒什么,或者觉得你莫名其妙。

然而我就是这样一个经常自己内耗的人,而且是从小就内耗。这点可以说是遗传了我妈。

之前也找过一些防止精神内耗的方法,比如告诉自己,先放一放,晚点再想;比如做一些开心的事,运动、读小说、出门散步之类的;或者直接行动,找到目标后,逼自己做一些与完成目标有关的事情。

但是过一阵子就忘了,或者慢慢淡化了,作用也就没有了。

其实想要治好精神内耗,最重要的还是调整心态,心态好了,自然就不会多想了。

另外就是时刻提醒自己,在开始过度思考时尽早提醒自己,收住。

还有就是可以做一些训练,比如冥想。冥想的时候,让自己放空,不想任何东西,此时你就像一个坐在马路边的人,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想法)来来往往,但是跟自己一点关系没有。

当然了,有必要的事情该思考还是要思考的,比如买东西的时候,总不能闭着眼睛买吧。

从今天开始,鉴别正常思考和精神内耗,做一个轻松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