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倩:我连朋友圈都没有,因为生活需要做减法
文/怀左
最近,因为《冰糖炖雪梨》的热播,吴倩又再一次掀起了热搜狂潮,戏里的她是个大姐大,对朋友仗义,对喜欢的事执着,热情开朗仿佛有用不完的力量。
但你一定想不到,戏外的吴倩是完全不一样的。
前两天,我看了一则她的采访视频,其中一段话感触颇深:
“我每天的生活就是刷刷新闻,不抽烟不喝酒;不喝咖啡不喝茶,然后也不怎么去网上看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我甚至连朋友圈都没有。
生活极其之简单,但我从来没有觉得我的生活过得很空虚很乏味,因为我认为每个人要的东西不一样,有时候需要去做做减法,尤其是我们这个行业,如果不经常给自己提醒提醒,可能就会过得特别累。”
做演员如此,普通人其实也一样,不管在哪个行业,不懂得给自己减负的人,前进的路一定不轻松。
对于吴倩来说,时刻提醒自己做减法,拥有自己的生活态度,也许就是她能在纷繁复杂的圈子里保持初心的原因。
01
作为当红小花的吴倩一直致力于拍戏,从小赵默笙到赵乔一再到棠雪,每一个角色都十足的让人喜欢,可以说是华策影视当之无愧的一姐,但抛开剧却鲜少看到她因为话题而上热搜,以至于很多观众只了解她扮演过的角色却不了解真正的吴倩。
吴倩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想用五个字来形容:真实且勇敢。
在《跟着贝尔去冒险》节目中,她尝试了所有的不可能,喝尿、吃虫子挑战自己的忍受极限;横穿瀑布、跳水沉湖感受生与死的距离,这个从小被父母娇生惯养长大的孩子,很难想象她能够坚持下来并完整地经历一次“荒野求生”。
她做到了,并且这一次体验让她更加懂得了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可贵,也更明白了生活是可以做减法的,没有电子设备也可以活下去,除开工作我们还可以活出自己。
节目结束后,她写了长长的一篇文章来纪念那段时光,文字没有特别华丽,但看完我却很动容,脑海中不自觉想到了那句话:“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正如她在结尾写的那样: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宣传就给我说有那么多媒体在需要重视,老板跟我说要怎么样写才有点,艺人跟我说谁谁谁准备的多好,多声情并茂,但我想说,无关其他,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是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有时我们需要勇敢的做自己,摒弃杂念,少一些瞻前顾后。
真实的去表达,也许更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同。
低调懂生活是吴倩给我的另一印象。
《何以笙箫默》播出后,很多小伙伴在网上评论:认为她在这部剧中,完胜唐嫣,无论是颜值还是演技都要更胜一筹,作为一个吃瓜群众,当时我也在想如果借机造势一波,估计会大红大紫吧。
但她却没有如大多数人所愿。
自己依旧像个圈外人,除了必要宣传,不怎么接受采访,也没有带话题蹭热度、绯闻博头条的事情出现。继续勤勤恳恳的拍戏,全身心投入工作,任务结束了就给自己放个小长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混迹于圈却不陷于圈,颜值演技都在线却一直保持低调,工作生活两不误,这样的生活态度谁能不点赞呢?
不过佛系偶像最容易让粉丝担心,像她这样不爱炒作,怎么增加曝光率?
但她自己却乐呵呵的贡献表情包,分享日常,并鼓励粉丝们多留点时间给自己,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情,该有的都会有。
也许这就是她能做到没有朋友圈的原因吧,懂得留时间给自己。
刚开始看吴倩的采访视频时,其实我也挺惊讶的,这年头没有朋友圈的人应该屈指可数吧,但了解她以后便能理解了,一个人找到了自己的喜欢的东西,有了自己的生活态度,便懂得了删繁就简,返璞归真。
我想吴倩也是在懂得了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所以也才学会享受生活,不过分地在意别人的看法,只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时常再给自己一点时间去做热爱的事。
体验多了,经历丰富了,便懂得了生活真正的意义。
02
身处娱乐圈的吴倩需要做减法,在残酷社会现实中摸爬滚打的我们,又何尝不需要呢?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真正让一个人接受没有朋友圈,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给自己的生活做做减法也还是挺容易的,当然前提是我们要先懂得生活需要做减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大学四年,寝室的东西堆积如山,直到毕业才惊叹:“自己什么时候买了这么多没用的东西?”
其实我们都知道自己东西多也知道没有用,不过是舍不得扔掉也不愿意去清理,以至于越来越多无用的东西压缩了我们的空间。
应了那句话:“不是空间太小,而是我们的杂物太多”,同样的道理,我们自己为什么会焦虑和烦躁?不是内存太小,而是杂念太多!
抛开物质不谈,生活上的烦恼其实就来自于过多的社交,没办法屏蔽的社交圈,舍不得抛下的聚会。
相信大家都收到过这样的消息吧,“朋友圈清人,不用回”。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清理朋友圈,但在网络特别发达的今天,清人这件事儿本身意义不大,我们最该做的是理清自己对朋友圈的看法,比如朋友圈对我来说,到底是什么?是否是我们炫耀朋友多的资本?
作家周国平说过:“热衷于社交的人往往自诩朋友众多,其实他们心里明白,社交场上的主宰绝对不是友谊,而是时尚、利益或无聊。”
我们需要记住的是朋友圈不是维系友谊和社交的地方,真正的朋友是藏在生活里的,有烟火气息。
不会生活的人,一直在做加法,活得辛苦过得累;而真正会生活的人,一直在做减法,过得简单活得轻松。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的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梭罗为了探究极简的生活主义,在瓦尔登湖畔隐居,没有社交没有网络却让他真正沉浸下来写书和思考。
互联网遍布的今天,能做到他这样的人少之又少。
因为社交媒介已经占据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和空间,我们愿意选择在网上视频,也不愿面对面畅聊,我们习惯了随时关注着周边发生的一切事情,不管是否与我们相关。
但大多数时候,正是因为我们不舍得错过任何一点资讯,而导致我们错过了太多东西。
山下英子老师在谈写《断舍离》这本书的初衷时说道:“随着身边的东西不断增多,内心也会变得拥挤,这样人生逐渐失去从容和悠闲,因此,将这些过剩的物品在源头上停止,舍弃积存的物品,让心灵得到自由,这样可能就会使内心逐渐放下执念。”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在生活中感觉到痛苦的原因,内心的执念越来越多,放不下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但所谓的放不下,不过是想要的太多。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什么都想做好的人往往什么都做不好,舍弃一些没必要的执念反而会让你的生活变得简单和轻松。
03
生活中需要我们做减法的地方太多了,但这三个一定是首当其冲的。
首先,社交上需要做减法。
曾在知乎看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如今,飞机、高铁,一日三乘;微信、邮件光束回复;一次爱一个人就叫忠诚。”
听着像是一句被玩坏了的话,但事实如此,互联网带给了我们交朋友的渠道,但是也占据了我们和朋友维持的友谊的时间。
有时候我们以为得到了很多其实失去的也很多......
朋友圈里的人越来越多,但能交心的朋友越来越少;
能喝酒蹦迪聊天的人越来越多,但能在危难时刻雪中送炭的人越来越少;
有很多的暧昧对象,但能携手的人始终没有出现,可以谈的恋爱很多,可以结婚的对象却没有一个。
越长大越孤单,我们轻易可以结识很多人,价值观稍微有点相似的都是我们的朋友,但其实我们深知,朋友虽多,交心的却没有几个,因为我们忙着去结识更多的人,却忽略了身边那些需要被我们关注的人。
以前看过一句话很让人动容:“什么都没有发生,也说不上什么感觉,我们之间就像一条河,慢慢分叉流向了两个方向一样。”
似乎是这样的,很多人走着走着就走散了,我们一味地去做加法,忙着去认识很多人,却忽略了身边最重要的人,慢慢地,身边的人数量多了,质量却下降了。
其次,物质上需要做减法。
为什么女人的衣柜里总是少一件衣服呢?
因为很多衣服总觉得穿不出去,但仔细想想,那些衣服似乎都是因为便宜而买的。
我想很多女孩子都有同样的消费观把,舍不得花大价钱一次买一件不过时的衣服,而是多次买基本穿个一两次就报废甚至是买来以后连穿都不穿的衣服。
其实这种现象就是应了那句话:“富人的东西少而精;穷人的东西多而便宜。”
当你用买10件衣服的钱来买一件衣服时,你的衣品就慢慢提高了,浪费也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了,其实物质减法就是这个道理,不是一味地追求数量而是懂得追求质量。
最后,思想上需要做减法。
极简的生活的不只是物质上的也是心态上的。
白岩松说过:“在30岁之前一定要玩命的做加法,去尝试自己的各种可能性,因为你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
我很同意这个观点,在年轻的时候我们需要去多做加法,但我不认可年龄上给一个限制,因为个体有差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状态。所以我认为思想上给自己做减法其实是随着自己的状态来调整的,根据自己当下的状态做最合理的选择。
当面临多种选择时,我们需要给自己做减法,停下来想想自己最开始想要的是什么,学会断舍离,而后一心一意,保持专注。
04
如何去做减法,让我们的生活简单起来?
定期整理自己的生活和大脑,不需要的东西坚决果敢的扔掉。
如果一个人善于定期的去整理自己的房间,其实你会发现很多的东西是用不到的,只是你自己习惯性的把它堆积起来,又或者说是自己太懒不想去扔,时间久了你就会产生烦躁的心里,总觉得自己所处的环境太糟糕了,到处都是垃圾。
相反一个乐于整理自己的人,她懂得如何去清理自己的生活环境,让自己过得舒心、快乐,当自己身边的杂物不再堆积时,就算一直呆在家里也会觉得很舒心。
其实大脑也和房间一样,需要定期的清理,通过不定期的整理自己的状态和目前手边上的事情,来发现自己需要做的事和不需要考虑的东西。
正如梭罗所言:“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这就是真正的知识。”
我们需要通过整理来发现自己的所知和未知,然后有选择的去吸收未知。
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学会保持专注,集中注意力。
哈佛大学有一句名言:“当你为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忙碌的时候,就没有时间为不想要的东西而担忧了。”
的确如此,当我们的清楚明白的知道了自己喜欢什么,想要过什么的生活时,其实你在无形中就已经学会了做减法,除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外,其他的事已经难以扰乱你,因为你心里很清楚,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我相信当我们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且为之投入时间和精力时,我们得到的东西就远比我们失去的要多的多。
知乎上看到的一个对话我一直很喜欢:
有人问米开朗基罗是如何雕刻出大卫雕像的,他回答:“只要剔除掉不属于大卫的部分就好了。”
是的,大道至简,剔除掉多余的东西留下的就是精华,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因为舍不得或者没看透而不敢动手。
当你感到生活很难很累时,停一下脚步吧,试试给自己的生活做做减法,扔掉该扔的,放下该放的,舍弃该舍的。
等你懂得了删繁就简,我想生活也就开始慢慢变得简单而有趣,而我们也能腾出空间容纳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