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河伯与冰夷,到底是谁娶妻被揍?与南海之不延胡余有关?
关于河伯,我们比较熟悉的是《西门豹治邺》中“河伯娶妻”的故事。有意思的是,在《山海经》中则同时出现了“河伯”与“冰夷”的名号,那么两者是否为同一人?又与南海之神“不延胡余”有何关系?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一)河伯之名
“河伯”两字最早出现应该是在战国时期,其名首见于《庄子·秋水篇》,而河伯专职作为黄河水神的说法,则最早见于《楚辞》之中,实际上,河伯之名在古典文献中出现频率很高,比如《山海经》中就有所记载,与王亥在有易之事相关。
王亥仆牛《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困民国,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河念有易,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帝舜生戏,戏生摇民。”
这里所谓“河伯”的伯其实是一种尊称,与风伯之伯以及雨师之师相同,都是当时民间对于自然神灵的一种尊称,而关于河伯的样貌,则有着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而最常见的说法有两种:
第一种认为河伯是一条大鱼,见于《韩非子·内储说上》:
河伯大鱼齐人有谓齐王曰“河伯,大神也,王何不试与之遇乎?臣请使王遇之。”乃为坛场大水之上,而与王之立焉。有间,大鱼动,因曰:“此河伯”
第二种认为河伯是一条白龙,见于《楚辞·天问》:
河伯白龙“帝降羿夷,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洛嫔”王逸注:“河伯化为龙,游于水旁,羿见射之,眇其左目”
此时的河伯不论是鱼还是龙总体都属于水族动物的形态,直到《神异经》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化为了完全的人形,且是一幅世外隐者,得道高人的模样:
河伯《神异经·西荒经》:“西海水上有人乘白马,朱鬣白衣玄冠;从十子童子,驰马西海水上,如飞如风,名日河伯使者”
(二)冰夷之名
冰夷又叫做冯夷或者无夷,他的名字最早出现是在《山海经·海内北经》之中:
“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一曰忠极之渊。”
说的是在从极之渊,深三百仞之地,都是神冰夷所管辖之处。而冰夷形象,则是一幅人面乘两龙的样子。
冰夷由此可将,仅从《山海经》中记载的内容来看,此时的“河伯”与冰夷明显是两个不同的存在。而冰夷也的确是一位水神,根据《庄子·大宗师》的说法“冯夷得之,以游大川”来看,准确地说冰夷作为水神活动的区域主要是“川”或者“渊”,与河伯之“河”是有所不同的。
以游大川而河伯与冰夷的结合则是在周秦时期,比如《穆天子传》中的“河伯无夷”连用:
冰夷“《穆天子传》卷一:“戊寅,天子西征,鹜行至于阳纡之山 , 河伯无夷之所都居。” 郭璞 注:“ 无夷 , 冯夷 也。”
正是因为黄河作为一条绵延数千里的大河,在其流域内便生活着众多不同的部落,而当时的先民实际上并不具备宏观的世界观,这也意味着每个部族所对应的河神信仰也是微观的,也就是说每个部族都会按照自己崇拜的河神对其命名与勾勒形象,所以才会产生诸如“河伯”、“冰夷”等不同名号出现。
(三)不延胡余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冰夷还有一个异称为“不延胡余”,这个神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他是南海的海神,之所以能将“冰夷”与“不延胡余”联系起来,实际上是基于两者在“名称”、“形像”、“实职”这三个方面的相似性。
冰夷人面从名称上看,“不延胡余”应该是“冰夷”的缓读,“不延”疾读即是“冯”,“胡余”疾读便是“夷”。
从形象上看,《山海经》中记载其他三位海神皆是“人面鸟身”,唯独不延胡余仅为“人面”且没有身体的描述,这与冰夷仅记载“人面”的特征一致,此外,不延胡余“珥蛇、践蛇”,冰夷则是“乘两龙”也可以相互对应。
从实职上看,不延胡余是南海之神,当然也是水神;冰夷为水神却也经常游于大海,此外在《楚辞·远游》中有这么一句“另海若舞冯夷”,这里的海若为北海之神,那么并列的冯夷就极有可能指与之对应的南海之神。
考古山海经系列欢迎关注,山海经文集持续连载中……
看靠谱神话涨正经知识,文/李公子渊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