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书评

2022-07-01  本文已影响0人  让梦想起航吧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故事发生的背景是1968年苏俄入侵捷克时期。故事主要描写了托马斯与特蕾莎、萨比娜之间的感情生活。这本书不仅仅是爱情故事,还是一部哲理小说。

先说爱情故事:

男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他和第一个妻子一起生活不到两年,有一个儿子。因为婚姻失败,他在对女人的恐惧和渴望之间,必须找到某种妥协;这就是所谓的“性友谊”。他常对情人们说:谁无感情投入,谁就无权干涉对方的生活和自由,惟有这种关系才能给双方带来快乐。他坚持“三”的原则:可以在短期内去会同一个女人,但两次幽会间至少得相隔三周。他的情人中,只有萨比娜最理解他。

女主人公特蕾莎的童年是不幸的:从小被母亲抛弃,父亲入狱后,无奈只能跟着母亲与继父生活。她带着沉重的负罪感:“如果母性是一种大写的牺牲,那么做女儿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大写的过错。”母亲对她的仇恨远超过丈夫带给她的嫉妒,在母亲眼里,特蕾莎没有任何自由、权力和尊严。在种种偶然造成的巧合下,身为酒吧招待的特蕾莎和托马斯结婚了。但是托马斯灵肉分离的想法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对全心爱他的特蕾莎是一种伤害。特蕾莎经常在极度不安的梦靥中醒来,她恐惧黑夜,经常眩晕,并且双手颤抖。

托马斯和特蕾莎最后的日子是幸福的,他们到了乡下,特蕾莎开始感到内疚,觉得因为自己的猜疑将托马斯拖累,让他再也握不住外科医生的解剖刀子。她用咄咄逼人的软弱,迫使托马斯就范,直至他不再强大,变成她怀里的一只野兔。(当然,这只是特蕾莎的一个梦。)而当她向托马斯表达这种内疚的时候,托马斯说:“我没有使命。任何人都没有使命。当你发现自己是自由的,没有任何使命时,便是一种极大的解脱。”特蕾莎再次感受到了那种奇特的忧虑和幸福。这忧虑意味着:他们已在最后的一站。这幸福意味着:他们在一起。忧虑是形式,幸福是内容。幸福充盈着忧虑的空间。两人最终死于一场车祸。

再说书里的哲学:

记得有专家说过:哲学不是教会的,是悟出来的。我这个人本来悟性也差,所以书中有很多有哲理的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不知道我“悟”得对不对,所以我会摘抄一下原文,再说我的理解,如果你觉得我“悟”得不对,那你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1、原文: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那么,到底选择什么?

我的个人理解:其实无需纠结于选择什么,应该遵循“道法自然”的态度,如果有沉重的负担压着我,挺住;如果没有了负担要飘起来,也要挺住。举一个不知道是否恰当的例子: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你是个很用心的妈妈,你会觉得这是个重担,但是你必须要穷尽你一生的心血去养育他。一旦孩子长大成人,你的重担没有了,你会觉得落寞,生活了无意义,这时候,你可能不适应这种轻飘飘的感觉,但是你还是要让孩子独立成长,你可以去寻找另外的责任,从而让自己的人生重新有重量。重和轻,其实既对立,也是可以转换的。

2、原文: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

我的个人理解:是呀,你永远都无法想象,如果你不是和身边的这个人结婚,就不会生下这个孩子,你的人生会怎么样呢?如果你选择了村东边的旅馆,却觉得还是村西边的旅馆好,那么你的人生永远在遗憾中度过。既然不存在任何比较,那么就相信你当下的选择是最好的,这就是你该要的吧!

3、原文:活在真实里。这是卡夫卡在他的日记或书信里写过的一句话。活在真实里,是什么意思?否定式的定义很简单:不说谎,不欺骗,不隐瞒。要活在真实中,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别人,除非与世隔绝。一旦有旁人见证我们的行为,不管我们乐意不乐意,都得适应旁观我们的目光,我们所做的一切便无一是真了。有公众在场,考虑公众,就是活在谎言中。

我的个人理解:真实的确是一件无法做到的事情。我是个老师,校长或者教研员经常会说:“你们不要紧张,我就是来听常态课。”但是有人在场的课堂,已经不是常态课了。这段话说得实在是精彩极了!

4、原文:这是一种无私的爱,因为特蕾莎对卡列宁无所求。她甚至不要求爱。她从不提令夫妇头疼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他爱我吗?他曾经更爱过别人吗?他爱我是否比我爱他更深?这是些探讨爱情、度量其深度、对其进行种种猜测和研究的问题,也许正是它们将爱情扼杀了。如果我们没有能力爱,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总渴望得到别人的爱,也就是说我们总希望从别人那儿得到什么(爱),而不是无条件地投入其怀中并且只要他这个人的存在。

还有一点,特蕾莎接受了卡列宁当初的样子,她从未设法以自己的形象来改变它,她预先就已认可狗也有一个世界,所以不想把它占为己有,她也不想嫉妒卡列宁的秘密癖好。她养它不是为了改变它(而男人总想改变女人,女人亦想改变男人),而只是想教它一门基本的语言,使它得以与人类彼此理解,从而共同生活。

我的个人理解:首先说明一下,卡列宁是特蕾莎养的一条狗。我觉得这两段论述非常精彩地阐述了爱情的两条真谛。其一是:对对方无所求,甚至不要求爱。其二是:接受对方当初的样子,不要试图改变对方。仔细品味这两段话,对如何经营我们自己的爱情生活一定是有启发的。

最后我想说:生命中的很多事情,不论轻与重,不论能否承受,其实我们都必须接受,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只能活一次,珍惜生命中遇见的所有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