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柴进有没有谋反之心?招贤纳士的另一层含义,不言而喻

2022-12-09  本文已影响0人  追悼红轩

功成名就,辞官回乡,沧州为民,善终残生!(节选水浒传)

平定方腊后,十六个字概括了柴进未来的人生安排。

柴进的人生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他没有被高俅、蔡京等权臣毒害而亡,

也没有在征讨战争中不幸战死。

更没有被贫困、疾病缠绕余生。

终其一生,柴进享受荣华富贵,

落草梁山不过是柴进人生的一段经历,对柴进而言,或许精彩纷呈;亦或是看清现实。

在对待是否接受朝廷招安的问题上,柴进坚定不移的站在宋大哥的身后,是宋江为数不过的“死忠粉”。似乎在柴进的身上,柴进从来没有想过推翻北宋政权,也没有想过光复北周政权,事实真的如此吗?

招贤纳士的另一层含义或许就是答案。

林冲得罪了高太尉,在刺配沧州的路上,柴进第一次出现,以林冲【贵人】的身份进入读者的视野,

也让读者知道了柴进的仗义疏财和招贤纳士。

柴进也被上了【水浒孟尝君】的名号,

一个比及时雨还响亮的名号。

然而,名号的响亮并没有给柴进带来超越宋江的声望,更没有让柴进成为梁山泊的大当家,

当然更不会让柴进像孟尝君一样,成为权倾朝野的权臣,

更不要说【世人只知柴进而不知宋皇】。

在北宋朝廷的眼中,柴进不过是梁山好汉中的一员,也仅仅是水泊残存一员。

一个不能掀起任何风浪的底层蝼蚁。

招安后的柴进为何和曾经世族贵胄柴进差别如此巨大呢?

回答问题之前,我们需要认识一下柴进收买人心的手段,更需要明白柴进招贤纳士的本意。

柴进招贤纳士名义上和孟尝君如出一辙,实则天差地别 。

《史记 孟尝君列传》中有过这样一段话: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渐,自刎……

可见,孟尝君对于自己的门客,没有亲疏之分,更没有贵贱之分。他的饭菜和他门客的饭菜如出一辙。

孟尝君招贤纳士的时候,说一视同仁对待天下英豪。

孟尝君说到做到。

然而,柴进则完全不一样。

对待默默无名的武松(打虎之前的武松),柴进很傲慢,更也没有礼贤下士。

甚至对武松充满嫌弃和不满。

他称呼武松为【大汉】,而不是武松的名字。

武松得了疟疾,也没有尽心尽力照顾武松,而是让武松自生自灭,最好是武松自愿能离开自己的庄园,另谋出路。

柴进礼贤下士,完全是徒有其表,不过是花钱买名号,并非真的礼贤下士。

对待名声显赫的林冲、宋江等,

柴进则杀猪宰羊的人情款待。

又是送金银,还有是送衣服。

三日一小请,五日一大宴。

孝子贤孙也不过如此。

通过孟尝君和柴进招贤纳士的对比,或许对柴进礼贤下士有了新的认识。

然而,柴进的招贤纳士,真的是贤者吗?

非也!

多流放、刺配和无家可归的人。

宋江、林冲、武松、洪教头等皆如此。

这些人中绝大部分是犯人或凶徒。

这些人又能成为“贤者”吗?

即便是大名鼎鼎宋江,他为了逼秦明落草,也把青州城外数百户人家烧成瓦砾,如此行为能称之为贤吗?

实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枭雄罢了。

既然柴进的招贤纳士并非贤者,柴进又为何招贤纳士呢?

本质目的不过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实力。

可惜,柴进不是孟尝君,他徒有其表的行为,并没有真正笼络人心。

如果柴进真的如孟尝君一般的话,柴进落难的时候,

也不至于没有江湖一位义士伸出援助之手。

水浒传中除了水泊梁山,再无其他任何人或团体为了救柴进和朝廷对抗。

可见,柴进的招贤纳士,

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赔了金银又折清白。

也许,当初柴进广纳天下英才有心光复北周亦或振兴柴氏一门的想法。

历经招贤纳士的失败和招安建功蹉跎,柴进清醒的认识到了,

以柴进目前的实力,不管如何努力都不足以推翻北宋政权,

更不要说光复北周了。

于是等到功成名就之时,柴进以病患为理由,远离朝廷,远离政权,更远离斗争。

安安心心,平平稳稳的做个庶民,才是招贤纳士、招安建功后柴进最明智的选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