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中的“超级动力”花落谁家?
摘要:“成就型的兴奋”看似平常,实则如“山巅雪莲”一样稀缺。它本质是一条“虚线”,是隐藏属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7098303/720a453ef88ed9f2.jpg)
2018年1月3日更新
本文是《成功者的个人操作系统》第3篇:群体
上接第2篇 动力和兴趣2:兴奋
通过上文,我们知道,了解如何过渡到“成就型兴奋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然而,在探究如何做之前,我们还需要讨论一个前提,来更加清楚地认识现状。
这个前提就是,在一个群体中,拥有“成就型兴奋感”的成员仅占总人数的10%,而真正懂得这件事并能够成功运用的人将会更少,这个数字无法精确衡量,但根据我多年来的实践观测,2%应该是一个保守的数字。
举个我们大家都经历过的例子。在中学时代,我们会发现整个班级中,学习用功上进的往往是排名靠前的学生,并且越是认真。这是一个学习领域中的马太效应,取得成绩越是优秀的人被奖励的越是充分,而这种奖励,通常会给他们带来希望,并且进一步取得成就上的兴奋。他们绝大部分的成就动机来自于“取得成绩”这一内部因素。
![](https://img.haomeiwen.com/i7098303/fc2c4adb4bce41b3.jpg)
然而,另一方面,作为的普通的中下游水平学生,他们被评价最多的观念或标签却是,“唉,你要是能像谁谁谁那样就好了”、“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好好学习你却整天只知道玩”、“(在学习上)你要有兴趣才行啊”、“你学习上要是有玩上那么用功就好了”云云。
哀叹、强迫、逼迫、甚至愤怒,这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型的教育方式,从本质上无法让一个孩子从心底真正想去学习,并且很容易产生逆反效果。更深层还会导致让孩子有一种“学习是为别人在学”的错觉,从而几乎很少会有主动探索学习乐趣的可能性,更不用说探索后的实际产出了。
(绝大部分职场工作者,也会有如上的相似的经历和体会。原理相通,职场的具体例子今后还会逐步解析。)
这就是普通群体中,个体自然发展的现状。不是秘密的秘密就是,只有极少一部分人知道、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运用。
所以如前两篇文章所提到的“曲线图”,更精确的画法就是,成就型兴奋感是虚线。这样,更加直观、更加具有代表性意义。
![](https://img.haomeiwen.com/i7098303/005a71e2675002a4.jpg)
我们知道,一个行业、一个领域,绝对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功的。绝大部分的人,都会在缺乏刺激、缺乏兴趣/兴奋,在图中绿色曲线中逐渐消耗热情,慢慢“老去”。
随着阅历的增长,你会看到各种原因导致的放弃,但大部分的原因,都在于“持续性”上出了问题,在于他们个体在时间/精力维度上,无法进行持续性的投入,因为看不到“结果”!他们失望了。
最明显的类型案例,莫过于情感领域中的单相思、单向付出。在投入资源让对方快乐中兴奋,在持续性投入、入不敷出、没有结果、甚至没有反馈的过程中渐渐放弃。
我们会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没有结果是可怕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7098303/43b64f2169052547.jpg)
所以,我们要主动性地“建立结果”。曲线图中,红色的虚线,就是结果,是结果以及进而产生的兴奋感。它是群体中极少数人掌握的不假,但它也是可以被另外的大数人群,通过学习及成就所掌握的。
并且,这一曲线,是可持续的。是在消耗掉原本“游戏”中所固有的兴趣/兴奋元素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步开发出来的。
更需要强调的是,如何你的“游戏”设计得足够的好,持续性(时间/精力维度)这一困扰着80%人群的根源性的动力问题,都能够加以解决。
就像,工业革命,解决了“人类真正开始进步的动力”一样。
踏上属于一个时代的起飞之路。
![](https://img.haomeiwen.com/i7098303/daf67a6cd8cd41fb.jpg)
真相
如果文章对你有用,可以关注、留言或评论。我们之间的连接,会让很多有趣的能量迸发出来,请相信我们。(WX:xiangzh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