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哲学》王阳明思想与我们的生活。
第一次接触王阳明是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只说到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强调“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后来听说王阳明被奉为中国“两个半完人”之一,我当时不太理解,直到看到了《王阳明哲学》这本书,才由衷的佩服起这位大神,由于该书思想过于宏大,今天主要概括性终结一下王阳明的核心思想。
一、王阳明思想的核心
日本的大将军东乡平八郎表示“一生俯首拜阳明”,可见王阳明的思想哲学不仅精深,甚至影响了整个东亚的思想形态,那他的思想主要是哪些呢?
王阳明的核心思想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其实很多人对于王阳明的思想是有误读的,一部分人认为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偏重抽象思维而轻实践;另一部分则把王阳明思想归结为佛老的无为,同体等等。但实际上这都不是真正的王阳明思想。
书中讲到王阳明思想的来源是大儒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起初王阳明也深信不疑,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换句话说,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树,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这也表明通过朱熹的格物之说,难以达到“致知”的效果。
其次,王阳明认为“致知”为“致良知”。就是讲良知实践在行动上去,这与朱熹“向外物求道理”截然不同。“致良知”其实就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并不是被大家误读的,只是抽象思维,只一味地想,而不动手去做。
也就是说“致良知”与“知行合一”是相伴相生的存在。就好比我们我们知道孝顺父母是正确的事情,是我们的良知就需要表现在实际行动中。
二、王阳明思想与我们的生活
如果把以上的思想内化成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去,我认为主要是两点:
1、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我们都说了解一个行业至少需要三年的基础,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包括我自己在大学学习的专业,虽然已学习一段时间,其实我对很多专业知识的理解大都是浮于表面,就像王阳明对着竹子思考一样,其实要想真的了解还是需要去特别裁种竹树,才能知道其中的机理,同样想要了解某个知识也需要深入探究而不是浮在表面。
2、知道不等于做到。正如我们读书一样,爱好读书的人一定是能懂得很多道理的人,但并不代表我们就能做到这些道理,这中间还缺少一个刻意练习。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实践知识才能做到真正掌握知识。
这里就要提到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他的解释是:如果你知道了,但是你做不到,那不叫真知;如果你真的知道了,你就一定能做到;那么怎么代表你真的知道了,就是你真的做到了,这才叫知行合一。
总之《王阳明哲学》适合慢慢品味、思考,需要你全身心的投入,方能体会到王阳明先生的思想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