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的多巴胺》读书小结

2023-03-26  本文已影响0人  竹筠益

第一次是在樊登读书上听到了这本书,就非常兴奋,我的多巴胺系统也被刺激,因为我对大脑的各种激素很感兴趣,又苦于找不到相关书籍。今年找到了原书,不仅开始逐章读,还把每章所学分享到群里,和大家一起探讨。

读到精彩之处,我还画了一些图,真的是越读越上瘾。

多巴胺

最后一章,落在了——“和谐”这一永恒的主题上。

通过分析多巴胺和当下因子的利弊,作者提出了和谐的观点。以往我们对和谐的理解就是一样。

一样的声音,一样的观点,所以和谐这个词,听着就让人觉得沮丧,觉得总有人得委曲求全。

作者在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和谐是让多巴胺与当下因子的平衡。如何让我们既关注未来,又可以享受当下,这一课题在现代社会尤为重要。

走向任何一个极端,都是毁灭性的。现代社会的996与躺平,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关注现实,关注你此刻所做的事情,可以使进入你大脑的信息流最大化。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多巴胺制订新计划的能力,因为为了建立模型以准确地预测未来,多巴胺需要数据,以及来自感官的数据流。这时,多巴胺和当下分子就联手工作了。

工作和生活也就达到了平衡。而不是不停地离职、离婚、不婚不育或者去“有风的地方”……

当下分子

生活中,我们更难地反而是关注当下,例如我:

喜欢多任务切换,喜欢同时做很多的事儿;

一边读书,一边和同事聊天。一边做饭;

一边洗衣机里得洗着衣服;

上厕所必须得阅读点什么,哪怕是洗衣液的配料表……

更可怕的是,刷牙我都觉得浪费时间,一边刷牙,一边去拉好窗帘。

所以,我的大脑承担了更多的压力,我得设计统筹兼顾的方案,重复“切换任务”动作,有时候忘了正在接水,导致水漫厨房,有时候忘了煤气上还有锅……

其实,除了降低生产力,我的压力水平也在升高。最后导致疲劳和倦怠。

接下来,我要学习在完成每次任务完成后再去处理别的任务。我节约那么多时间,是创造了更大的价值吗?其实也没有,只是让我干完这些琐事,更好地什么都不干。

着眼于现在,我们可以从生活的现实中接收感官信息,并不是浪费时间,多巴胺系统也就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制定计划,以最大程度地获取回报。我们接收的感官印象有可能激发一系列新想法,增强我们迎难而上、再寻解决之道的能力,而这就会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多巴胺过多

 听过一个故事:有人问一位学佛之人:你在学佛之前做什么?

这个人说:吃饭、劈柴、喂马。

问:那你在学佛之后做什么?

这个人说:吃饭、劈柴、喂马。

问:那这样在学佛前和学佛后都是吃饭、劈柴、喂马,那都是一样呀,没什么变化的。

这个人又补充道:学佛之前,我在吃饭的时候想着劈柴,我在劈柴的时候想着喂马,我在喂马的时候想着吃饭;但是学佛之后,我吃饭就吃饭,劈柴就劈柴,喂马就喂马。这就是前后的不一样。

劈柴、喂马。

劈柴的时候不再想着喂马,喂马的时候不惦记着劈柴。劈柴就好好劈柴,喂马就专心喂,才会收获更多的和谐和创意。

以实践更普通的创造形式,这些创造反而可以促进平衡,而非多巴胺能驱动的支配。

画画、木工、缝纫、装饰、编制、烹饪、园艺、运动、涂色、创造音乐、制做模型……都是创造性的活动,但很少有人愿意去做。

因为这些不会给我们带来财富、声望、或者保证我们有一个更高的学历、更好的未来。

但它们可能会让我们快乐。

每时每刻充斥着多巴胺并的醉生梦死,并不能让我们有最好的未来的。

激发大脑的全部潜能,需要感官现实和抽象思维的共同作用。当它在巅峰状态下运作时,它不仅能产生快乐和满足,或者财富和知识,还能产生丰富的感官体验和智慧,而这可以让我们走上一条更平衡的人生道路。

所以,我们得克服无休止的多巴胺能刺激的诱惑,背弃对“更多”的无尽渴望。

将多巴胺和当下分子结合,我们就能达到这种和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