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喜宴年味浓
在江西乡村,冬月底腊月初,外出务工的人们陆续返乡了,村子里渐渐热闹起来,人多好办事,每年这个时候,村子里做寿、婚嫁、上梁、满月……各类喜宴应接不暇,衬托得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浓。
办一场宴席,是乡村里的大事情。主人会在几天前知会亲朋邻里那天办事,村里能来帮忙的都来了,主家邀来管事先生,按照各自特点、辈分长幼,合理分工。采购食材的、借桌凳、搬碗盘的,做饭菜的、洗菜的、收拾碗筷的、帮厨的……谁干啥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乡村喜宴不像城里人讲究,更在乎的是热闹、喜庆、实在。农村院落大都敞亮,从左右邻舍乡亲家借来吃饭的桌椅条凳,一字摆开,又在院落上空拉上防雨篷布,就成了。
做好乡村喜宴,最重要是要请到一个好乡厨。姑父是我们村少有的好乡厨之一,每逢临近过年,他就变得异常忙碌。总是这家酒席刚结束,就马不停蹄地赶到下一家。后厨无疑成为乡厨们大展身手的地方,只见三五口用油桶改造的大火炉上,都架上了大铁锅,锅里鸡鸭鱼肉一应俱全,煎、炒、烹、炸、煸……各色吃食的香气缭绕,勾得人馋虫挠心。姑父一把菜刀在菜案上能舞得虎虎生风,萝卜、莲藕转眼间就变成了丝状、片状,让人看着就赏心悦目。
上菜的环节,无疑最让人激动的。手脚轻快的年轻小伙们,手里拿着木质托盘,来回穿棱在酒宴之间,在吆喝声中把一盘盘热腾腾、香喷喷的各色菜式传到桌上。
乡村喜宴十分讲究菜谱,推崇十全十美,每一桌的菜品数量都要双数。特别是婚宴酒席最为隆重,一般要吃上三天,平常三餐一般设8到10菜,待到迎娶出嫁当天的正酒,有14或16菜,鸡鸭鱼肉、咸甜汤品、水果、蛋糕、喜糖……摆满一桌,在婉转动听的唢呐锣鼓和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喜宴正式开席,父老乡亲们一齐上席开吃,好不热闹。
在我们老家,喜宴上的各色硬菜必不可少。其中最有特色的大锅红绕肉、啤酒烧鸭、红烧卤猪蹄、瓦块鱼、粉蒸肉、慢火炖鸡,都是姑父的拿手菜,在我们村里有口皆碑。素菜一般选用不易腐坏、清洗方便,诸如土豆、萝卜、莲藕、黄牙白、包菜、油豆腐等。压轴上桌都是小孩子们最爱的肉丸子,制作方法也颇为简单,只要将肉糜拌上薯粉、加盐和生抽,揉搓均匀后,搓成丸子下入滚水中煮沸撒入葱姜即可,上桌时肉丸子晶莹剔透,冒着丝丝热气,转眼间被一抢而空。酒席中的米饭都是上甑蒸熟,被放置在铺上稻草的房屋墙角边,蒸熟的米饭都偏硬,我不太喜欢吃。我最爱的还是大锅粥,直接用新米慢火熬煮,粘稠软糯,入口即化,趁着刚出锅,用勺子小口舀着吃,一碗下来,全身都热乎乎的。
乡村喜宴,是村民们交流互动的平台。乡里乡亲的,坐一起边吃边聊,说农事,讲趣闻,唠家长里短,编故事,谈往事……总能说到一块。村里人大都不富裕,人情却不减,吃酒多少都要随礼。谁家办酒都要花费,随礼也是帮衬人家。淳朴的乡情是温暖、珍贵和不可替代的。
今年的小寒节气,老家正在为爷爷置办90寿宴,脑海里想象着宴席上热闹非凡,人流攒动的景象,心儿就跟着飞回老家了,不为一顿饭,只为感受一下浓浓的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