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与心教的姿态
身教与心教是良好的互动模式,需要做好相应的姿态。
首先是肢体的姿态。
一将自己的觉知放在肩颈,觉察是否放轻松。
二是双手自然安置,不做出指责讨好,超理智与打岔的姿态,专注且放松的对话。
三要让眼神与谈话者,尽量维持同一水平,即与对话人眼睛的高度相当。
二是说话的姿态。
一要让说话的声调尽量深刻,不要将声音紧锁在喉头处。
二是语速平静缓慢,切莫急促。
三说话之前学习深深呼吸,安定自己内在。常以5a与自己对话,觉知整理自己内在的情绪。觉知情绪,承认情绪,允许情绪,接受情绪,转化情绪,欣赏自己。
对话中最重要的姿态是保持对孩子的尊重,连接孩子感受。
一要专注倾听。
二是立足不是先解决问题,而是先学会陪伴。
三是当觉察孩子可能有情绪,除了给予接纳之外,语言中可以重复孩子的情绪,我知道你很生气,我知道你很难过,我知道你很害怕,我知道你很紧张,我知道你很焦虑。
四是对话中连接孩子的深层渴望,在对话中和情境中,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被尊重的,被接纳的,有意义的,有所选择的,为自己负责的自由,被爱的,有安全感的,被信任的。
做好心教,要以丰富正向的眼光,探索与启发孩子的正面特质。
一,以脉络看待孩子,而不以单次的事件,判断孩子。
二,真心的好奇与探索孩子,并且去掉谈话中的历史,将惯性语言改为,我很好奇与各种关于好奇的问话方式。
三,好奇是发自心灵的关心与探索,而非一种运用的策略。
四,正向的意义,是孩子的资源,也是孩子的渴望。
遇到事件发生,脱离过去惯性的应对方式,停顿而不重复过去的响应是个
在心教所说的各种方法中,理念中,我认为自己做得相对比较好的是说话的语气基本能控制得比较平稳,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在,对孩子有发自内心的好奇,能注意适当的停顿与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时身体还不能足够放松,内在对自己有时候会出现,不允许失败,对自己的欣赏不足。
反思最近处理的几个效果不明显的案例,往往是我自己陷入了紧张,对当事人有一个抵触,或者对孩子感到失望,可能对他不接纳我,也有一种内在的份,还有就是对家长思维观念的强烈抵触,厌烦。高度不认可,先入为主的反感造成了,我认为,潜意识中认为问题是根本无法解决,因此,外在表现就会出现无助,毫无对策,因为失去了自己内在的这种稳定,失去信心,导致了辅导失败。我自己的内在是认定这个问题是难以解决的,我的愤怒指向他的母亲,父亲和家庭,因此,面对孩子,我出现的是无助,而孩子对我的封闭又在此刺激了我都无能感产生,因此,针对别人的愤怒和针对自己的愤怒交叉在一起,无法继续向前走。
我要努力学会允许自己失败,欣赏接纳自己,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并由此更深的觉察到自己的内在,在这个基础上,还能做到欣赏自己,这是我要修炼的功课,而如何改变自己,这个环节还缺乏办法。
我面临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如何启发学生找到自己的内在,正向得到力量,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价值,被需要。
在近期的工作中,我更多的是强调父母的改变,如果父母拒绝改变,我常常感觉对孩子的教育是很无力的。这个时候需要适当停顿,保持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