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长型心智模型和防御型心智模型的一点感受
心智模式决定自我发展,一定程度上你的成熟和自我发展依赖于你的心智是否成熟。
成熟的心智:当我们用积极的思维相信自己能做到的时候,就真的会做到,并对自己充满自信,形成积极循环
自我决定论:自我发展依赖于安全感,自主性和胜任感
成长型心智模型:当我们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就会动力十足地自主探索世界,并不是为了外在的因素(评价,赞美)而坚定地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对自己有更多的自信。然后再一次勇敢地面对挑战,形成良性循环。在不断成功的过程中,对安全感的诉求由外向内,直到不需要借助外力就能获得安全感。
防御型心智模型:在亲密关系中没有获得安全感,一直逃避,限制自己的成长道路。不断地追逐外在的安全感,渴望表扬和赞同,拒绝批评,并一直设法回避困难和伤害,导致一直止步不前,自我没有提升,依旧需要借助外在获得安全感,并形成恶性循环。
成长型心智模型和防御型心智模型的最大区别:
一是无法改变的,即最初从外部获得安全感(成长型比较幸运,从原生家庭那里获得安全感,而防御型则是从小活在不被信任和肯定之中,没有获得过安全感。)。
二是自己能改变的,成长型完成由外向内获得安全感的转变,防御型则一直渴求以逃避或获得安全感的姿态存在。
但其实,当一个人在生理上成年或获得自我觉知后,防御型也能内求安全感,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依靠自己的力量转变为成长型。何况我以为根本没有绝对的无条件与接纳,成长型借助脚手架获得自主性,但一旦发生挫折,也许还会把希望寄托于从外部寻找安全感。防御型如果能依靠自己向成长型转变,虽然会经历更多的挑战和痛苦,但一旦跨过眼前的沙漠,就会迎来充满希望的绿洲。这之后就会有击败一切勇气的力量和自信,反而会因祸得福,获得成就。
这和我今天看《少有人走的路》中对心灵成长的四个阶段有异曲同工之妙。
阶段二的人需要依靠制度化,形式化的方式让自己解脱,他的成长依赖于制度的统治。如果生活不按部就班,就会不舒服,甚至不知道如何成长,这是6-12岁的儿童在当前年龄段的心灵成长特点。而防御型的心智模型也是,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获得安全感,否则就封闭自己,回避困难。
但到了第三阶段,就开始有原则,能自我管理了,这个阶段的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家人和朋友,富有钻研和探索精神,往往会成为社会或工作单位的中坚力量。他们往往能自信应对挑战并解决困难。这与成长型心智模式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我们的心灵成长能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发展,那么同样,防御型心智模型也能向成长型心智模型转变。所以坚定信念,建立自我安全感,建立自主性,获得胜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