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新解

那些人们,当真做错了什么吗?

2019-11-13  本文已影响0人  MilkCynthia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原词出于《左传.僖公十年》,大概的意思吧,是十年春季,狄人灭亡温国,这是由于苏子不讲信义。苏子背叛周襄王而投奔狄人,又和狄人处不来,狄人进攻他,周襄王不去救援,因此灭亡。苏子逃亡到卫国。 夏季,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合齐国的隰朋立了晋惠公。晋惠公杀死里克表示讨好。将要杀掉里克以前,晋惠公派人对他说:“如果没有您,我就做不了晋君。尽管如此,您杀了两个国君一个大夫,做您国君的人,不也太难了吗?”里克回答说:“没有奚齐、卓子的被废,君王怎么能兴起?要给人加上罪名,还怕没有话说吗?下臣知道国君的意思了。”说完,用剑自杀而死。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于是,后人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来表示想要加害于某人,即使那人并无过错,也可以罗织多项罪名作为理由,不过是个牺牲品。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原文出自 《春秋左传·桓公十年》,大致是讲当初,虞叔有块宝玉,虞公想要得到,虞叔没有给他,然后,虞叔为此而感到后悔,说:“周这个地方有句谚语说:‘一个人本来没有罪,却因为拥有宝玉而获罪。’”于是就把宝玉献给了虞公。可是,虞公又来索要虞叔的宝剑,虞叔说:“这实在是贪得无厌。如此贪得无厌,将会给我带来杀身之祸。”于是就发兵攻打虞公。所以,虞公出奔到共池那个地方去了。显而易见,这句话的意思是,贪图财宝会招来祸患。在这段故事中,虞叔因为担心贪图财宝招来祸患,所以,把宝玉献出去了;但是,虞公得到了宝玉仍不知满足,最终因为贪得无厌而引来灾祸。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本来讲的是个财宝能招来祸端的故事,后来也用来比喻说人有理想有抱负有他人没有的能力,就会被他人觊觎,被他人窥视,招致祸端。

————————————————————————

两个词有异曲同工之效,无非是一个冤字。

我曾听过一个故事,说有个人去应聘参加一家公司的销售总监,整个过程表现出色,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到了总裁这一关。总裁跟他随便聊天问:你感觉最成功的一次销售经历是什么呢?这个人想了想说:应该是我成功让一位月薪2000元的清洁工,为她5岁的女儿报了5000元的英语课程。没想到,总裁听完后拒绝了聘用他的计划,冷冷的回复说:我相信你的能力,但是我怀疑你的人品。

有人看到这个结局会跟这个应聘的人一样,一脸的愕然;有人则对总裁大加褒奖,认为他择才有方。而其实就从对待这件事情的两种态度上,我们就会看出,原来事情真有两个角度。

当有一些人做了一件事情之后,会给自己找一个富丽堂皇的理由和一个崇高无比的借口,然后把自己放在金字塔的最高点,俯瞰那些受过伤害的人,而那些人真的做错了什么吗?也不见得吧。就像马云把那个讲如何买梳子给和尚的销售讲师开除一样。这当然不是说这个总裁或马云他们做的不对,而是很多根本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崇高和伟大。

眼见也未必真实

很多事自己亲眼去看尚不能看到真实,没有人可以真的做到感同身受,所以真相或许很不可思议,或许有惊天反转,我们要做的是在可能的时候给他们一个重新申诉的机会,给自己一个独立决定的机会。

(MilkCynthia)一个生活的冷静观察者,专注于有温度的原创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