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景观设计

精读《英格兰景观的形成》| 03 敞田制:技术革新如何深刻影响乡

2020-07-22  本文已影响0人  Pavo炎炎

以下精读笔记转自我的个人公众号“YanYan风景园林导游”,感谢你的关注。

你好,我是YanYan,感谢你的关注。

今天继续为你精读《英格兰景观的形成》的第二章——英格兰人的定居。这里所说的“定居”,主要指的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定居英格兰。这段历史从公元5世纪开始,到1066年诺曼征服结束,大致对应我们中国的东晋末期到北宋中期。

1  引狼入室

我们上一章提到,公元5世纪初,日耳曼人大举入侵罗马,罗马人不得不突然撤出英格兰,收缩兵力。失去了罗马军队的保卫,北方的苏格兰人看准时机,越过长城,借助密布的河网,顺流而下,大举入侵不列颠尼亚。不列颠紧急向罗马中央呼救,但是罗马自顾不暇,人们只好找海岸对面的邻居——撒克逊人帮忙,请他们做雇佣兵。

结果出乎意料,请神容易送神难。这些邻居发现,不列颠资源富饶,气候适宜,简直是一块风水宝地,比自己原来待的地方好多了,于是拉帮结派,叫上七大姑八大姨,一伙一伙都赶来了。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他们都属于日耳曼人的分支。其中盎格鲁人占据了英格兰的北部,撒克逊人占据了英格兰的南部,而原本生活在英格兰的凯尔特人,有的去往了威尔士,有的投奔了苏格兰。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这场入侵,就是一部引狼入室的历史。征服不列颠的不是盎格鲁-撒克逊海盗,而是那些原本被雇佣来保卫这片土地的雇佣兵。

虽然整个过程看起来很狗血,但这些外来邻居对英格兰文明的影响却十分深远。比如我们沿用至今的英格兰这个词,就源自盎格鲁人的名称,它的意思是“盎格鲁人的土地”。你听England和Anglo这两个单词的读音是不是很像。

盎格鲁-撒克逊人对英格兰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建立了很多小王国,确立了王权统治。你可能会奇怪,这算什么贡献?

要知道,罗马时代的英格兰,名义上是统一的,可实际上就是一个个部落联盟,社会组织非常松散。相比之下,君主制显然是一种更先进的制度,它可以更高效地动员社会资源,有助于社会的整合。所以,直到这个时候,英格兰统一的话题,才算正式谈起。

英格兰的历史,严格意义上讲,就是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正式开始的。当然了,这不是本讲的重点,大家稍微了解一下就好。

2  敞田制与农牧混合经济

让我们回到景观的话题。这一时期英格兰最重要的景观特征改变,是出现了“敞田”,构成了英格兰乡村最初的景观风貌。

从形式上看,敞田呈现出“垄和沟”交替排列的长条带形景观面貌,下面的这张图片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敞田形式的背后其实是一套全新的土地制度,即敞田制。所谓田制,就是管理农田土地的制度,比如我们中国古代的“井田制、屯田制”,就是田制的一种。

著名农史学家琼·瑟斯克将敞田制的特点归纳为四个方面:

第一,耕地和草地划分为条田,每个农户占有若干分散的条田;

第二,在收获后和休耕期,耕地和草地要敞开用于公共放牧;

第三,有公共牧场和荒地,条田占有者享有在那里放牧以及拾柴火、泥炭等物的权利;

第四,上述活动由庄园法庭或村民会议统一规定并管理。

简单概括一下,就是“挨家分配、农牧混合、公私分开、统一管理”。

我们上一章讲到,罗马时期主要的聚落形式包括维拉和原住民的凯尔特农庄,根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研究,当时人们采用的都是典型的四四方方的方块形耕地,不是一条一条的敞田。那么从块田到敞田,如此巨大的土地变化,究竟是因何发生的呢?

这就要提到在日耳曼人灭亡罗马后,中世纪欧洲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经济生活变化——农牧混合经济。

日耳曼人和原本生活在西欧的罗马人有着完全不同的饮食生活习惯。罗马人主要以小麦面包和葡萄酒为主,肉食和奶制品较少,他们的牲畜主要是用来耕地的。而日耳曼人却是欧洲古代诸民族中食肉最多的,是典型的无肉不欢,而且主要以放牧为生。这个现象直到现在也是如此,我们都知道德国香肠、德国烤肉,相反意大利烤肉好像不怎么出名。

有趣的是,日耳曼人占领罗马以后,一种矛盾的历史现象出现了。一方面,罗马毕竟代表了先进的物质文化,这些对蛮族日耳曼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尤其特别喜爱罗马人的小麦面包;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意放弃自己原有的文化和饮食习惯,换句话说,以前只喜欢吃肉,现在想吃肉夹馍了。因此他们不得不想办法将农业种植和畜牧饲养结合起来,这就农牧混合经济的由来。

盎格鲁-撒克逊人本就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因此他们在英格兰的土地上,也仿照欧洲大陆,开始实行农牧混合经济,这就需要对原有只种粮食的块田进行改造。

最初的解决办法,是采用西北欧原有的内田—外田制,内田种植谷物,外田饲养牲畜,但效果不佳。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小麦是精细农作物,需要投入的肥料远比其他麦类多。当时的肥料,说白了就是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但在内—外田制中,农业和畜牧实际上是分开的,没有形成有效的互补。动物和人排泄的肥料难以直接作用于小麦,单靠人工运屎很麻烦,所以难以满足大规模改种小麦的需要。

第二点很关键,小麦原本是地中海旱地农作物,英格兰很少种植,当地人不怎么吃。罗马时期的小麦也主要是依赖进口。所以如果非要在气候湿润、多雨的英格兰,特别是渗水性能很差的重黏土区种植小麦,就必须深耕深耙,形成垄沟,否则排水是一道难题。

但问题在于,英格兰此前普遍使用的是一种轻型犁,只是在结实的犁柄之上安装一个铁质犁尖或犁铧,用两头牛牵引犁地。这种轻型犁特别适用于英格兰南部的轻质土壤,但在泰晤士河流域和中部地区的重黏土区会遇到困难,根本犁不动土。而这一地区恰巧正是盎格鲁-撒克逊人更主要的定居地。

因此,如果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技术革新。

3  重型犁发明与乡村聚落形成

重型犁大概出现在盎格鲁一萨克逊人统治的后期。重型犁的构造,简单来说就是整合了罗马人发明的犁刀,以及丹麦维京人(斯堪的纳维亚人)发明的犁轮。这种轮式重型犁特别适用于在黏土地带和低地林区垦荒,不过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在粘土地带使用这种犁往往要用8头牛并驾拉牵,我找了一张类似的图,大概就是这样的场景。

重型犁虽然工作效果很显著,但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没错,我猜你肯定想到了,那就是操纵起来太麻烦了。由于是8牛一起拖曳重犁,掉头变得非常困难,显然这种技术无法在英格兰传统的块田上施展,走10米掉一次头,还不够折腾的。所以盎格鲁一萨克逊人的耕地往往长达200米,于是就形成了长条带状的敞田。

为了实现农牧混合,这些敞田主要实行二圃制,也就是每家每户把所分得的条田又分为二圃,一圃休荒,另一圃又分成两半,一半种上小麦,另一半在春季播种黑麦和裸麦,次年轮换。这些休耕期的农田以及作物收获后裸露的土地,被集中起来,形成了放牧的大草场,羊群排泄的粪便直接覆盖在耕地上,达到肥田的效果;重犁的深耙也使得黏土排水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自此,敞田制终于满足了盎格鲁-撒克逊人对小麦面包和肉食的双重喜好。

历史总是环环相扣,相互推动的,除了农业种植技术的升级之外,敞田制还带来了一项意想不到的改变,那就是乡村聚落的形成。

在敞田制出现以前,盎格鲁-撒克逊人是分散居住的,因为他们自古就是游牧民族。但是,任何农民都不可能同时拥有八头牛,因此重犁的广泛应用就使得耕地不得已变为了一种合作性劳动。十几户人家居住在一起,大家一起犁好土地之后,每家每户再从中分得条田耕地,农庄往往置于敞地的中心,方便管理土地,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定居”。

敞田、牧场、劳作的农民、聚居的村舍,共同构成了英格兰最初的乡村景观风貌。

4  林地清理

人类扩张不可避免地会与自然争夺土地,自古如此。在乡村聚落扩大以及敞田不断开垦的同时,人类清理森林的步伐也在加快。

根据一些教会史料,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记载:

他们自我协作,砍倒树木,拔起灌木,披荆斩棘,很快就将一片密林变成一片开阔的空地……一些人砍倒原木,用斧头加工整理;另一些人设计用作房屋墙壁的板材;许多人制作天花板和屋顶……

砍伐终究还是太慢了,人们采用的最高效的办法是直接焚烧,很多当时的地名证明了这一观点。比如埃塞克郡的布伦特伍德(Brentwood)意为“烧过的森林”;柴郡的布林德利(Brindley)意为“烧过的空中林地”。

不过这一时期人们对森林的破坏,与此后的大垦荒运动以及工业革命相比,还是很有限的。工业革命之后,英国90%的森林消失殆尽,如今虽然恢复了不少,但覆盖率也仅有10%左右(比中国低一倍),这些内容我们之后还会谈到。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主要内容,简单总结一下:

这是一个混乱的时期,罗马人突然撤离,盎格鲁-撒克逊人趁虚而入,英格兰原住民四散而去,在随后的几百年间,英格兰的历史不得不重新写就,文明重新编织。

盎格鲁-撒克逊人偏爱的农牧混合生活,叠加上英格兰特殊的气候条件、土壤地貌,诞生了独特的敞田景观风貌,而敞田的出现,又进一步促使了乡村聚落的形成。这一切的改变都在英格兰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我们至今仍可寻见它们的踪迹。

此外,我还想再多说一点,那就是我们理解历史的角度,除了最容易关注到的战争、政治、经济等等因素外,其实还有一个更底层的变量——技术变迁。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轮式重型犁的发明,英格兰的乡村聚落说不定就会是另一种面貌,在此之上形成的乡村经济、社会组织形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从“技术变迁”的视角,也可以重新理解中国历史。在古代战国时期,铁器与牛耕的出现,使得耕种效率大幅提升,百姓在耕种政府规定的井田之外,还有余力开垦私田,这部分土地产生的税赋并不属于贵族,而是全进了君主的腰包。于是乎,战国时期的君主突然有了一项全新的资源用以压制此前抗衡自己贵族,久而久之,贵族开始衰落,诸侯国的内政开始从贵族共和式,转变为官僚国家式。君主权力逐渐抬升,封建贵族体制逐步瓦解,此消彼长之间,诸国混战、七雄逐鹿也就不足为奇了。你看,一旦从技术变迁的角度回看春秋战国的历史,是不是比我们常说的“礼崩乐坏”,更具解释力呢?

下一章,英格兰的历史将要进入11世纪,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入主英格兰,开启了诺曼王朝时代。英格兰被外族入侵,我想你早已经见怪不怪了,但这次不一样,因为从他之后,英国再没有被征服过。

威廉的征服不仅停留在武力层面,更是在政治体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全面征服。作为一个征服者,他不仅缓解了英国的统治危机,还构建了政治框架和经济观念,将英格兰整合成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那这一时期的景观风貌又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我是YanYan,我们下次精读继续。

---

- END -

觉得有启发,那就点个“在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