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七夕》

2020-03-17  本文已影响0人  kingleaf

七夕节又叫“乞巧节”,是古代中国的“女儿节”,在唐宋时期,这也是一个隆重的节日呢!

七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七夕是专门属于女性,特别是女孩子的节日。公开的活动,就是女孩子们对着月亮穿针引线,向织女乞巧,所以七夕节又叫“乞巧节”。

唐朝有个小神童叫林杰,写过一首《乞巧》诗:

“七夕今宵望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那才是七夕节的正解,如今也选进了小学生的课本。这个活动根本没有男孩子参加,也不允许男孩子参加,所以若说它是中国的女儿节,还差不多。

>>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中国古代有用美人的服饰来代指美人的传统,比如《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是“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华美的服饰,本身就是美人的外在象征。

>> 秋扇见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最常见的意象。当年,汉成帝的班婕妤失宠后,曾经自比秋扇,写了一首《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从此之后,秋扇见捐,也就成了美人失宠的代名词。

>> 流萤意味着荒凉,意味着人迹罕至。

>> 这首诗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李白的《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两首都是宫怨诗,时间都是秋夜,场景都是台阶,动作都是望天。所不同的是,李白的诗玲珑剔透,真如水晶心肝玻璃人;而杜牧的诗则是以丽写哀,是着色美女。无论哪一首,都当得起“清丽隽永,妩媚风流”这八个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